2017年9月23日上午,由全国公安文联、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学术支持,陕西公安文联和咸阳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李元博新著《书法美学解析》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永昌国际酒店隆重举行。
《书法美学解析》是李元博历时四年所著,约50万字,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列为正式出版计划,经过整整一年时间的精心打磨,于2017年8月上旬正式出版。据介绍,该书用经验观点和理论观点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书法美学科学体系,解决了书法美学中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明确了书法美学的审美标准和原则。它从中国书法文化个性特征中揭示出人类共有的普遍本质,是中国书法的“世界语”表述,对于中国书法文化走出国门具有学术意义。
首发式
首发式由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遆高亮主持,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张策与陕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晓峰作为主办方致辞,中国书协理事、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史星文先生讲话,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咸阳市书协主席邓宇春先生代表李元博先生家乡讲话,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担任研讨会主持人。
作者李元博
陕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晓峰致辞
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张策讲话
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遆高亮主持首发式
首发式最后一项为赠送环节,由李元博向全国公安书协、陕西省书协、咸阳市书协赠送著书。
研讨会
简单而又隆重的首发式后,在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的主持下,李元博先生新著《书法美学解析》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
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和书法艺术界的朋友就《书法美学解析》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研讨会发言专家、学者(附部分发言原稿)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新生发言
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周俊杰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首先祝贺李元博先生这本著作出版,非常艰难。关于书法美学问题,真正开拓书法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书法研究杂志开始进行美学讨论。当时面对的是整个书坛对书法的认识很浅薄,就是写毛笔字,很简单。关于研究的话,武汉大学的一个教授写了一个册子,用所谓的唯物主义来研究书法,认为一撇像一把刀这样的唯物主义,被列宁称为愚蠢的唯物主义。当时我们写了一些文章就开始对美学大讨论,大辩论。在80年代初进行了一场美学大讨论,后来连续出版了一些著作。80年代时候是中国思想界比较开放的时期,可以说思想家突显,但是随着发展到90年代以后,思想家淡出,考据家出现,这些年基本上研究书法美学的文章和著作少多了,甚至很难看到。李元博这本巨著的出版可以说让搞书法美学的人心里非常高兴,延续了80年代美学大论战。那场大论战结果就是在一般人对书法是有写字一个概念,书法概念,让书法在当代成为书法艺术,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之前还有人发表文章,书法不是艺术,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写书法不是艺术,当什么学术委员。说明在当时对书法的看法是很混乱的,经过一场论战之后,书法是艺术深深扎根于当代书法书坛中,人们在用艺术眼光来看待书法。这个在李元博的书里面有所论述,他对中国书法史分三个阶段。但是我认
为分这三个阶段,不是现代人的认识,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一般人那就写字,和书法艺术没什么关系,现在提到书法了,书法就是你比如说临摹一下古代东西,那算书法,真正达到书法艺术确实很难很难。主要从第一个书法艺术的本质论到书法人的问题,关于人在李元博这里面分上卷下卷,下卷主要谈人的问题。他借助于黑格尔的美学,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黑格尔美学看完了。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决定精神,这一点来讲,应当说对艺术来讲可以说是非常好,非常好的题目。但是黑格尔又是属于唯心主义,用咱们的话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对黑格尔的研究上面确确实实下了大工夫。用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来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关于研究方法问题,这本书里面应该以中国的文艺理论为主,参考借鉴西方的文艺研究方法。这本书做到了,做得非常好。我个人对这个很感兴趣,对我个人今后学习研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中国书协副主席翟万益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李元博先生花了四年多时间写出了《书法美学解析》,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这里,专门召开首发式和研讨会,我表示衷心的祝贺。第二个就是表示感谢,因为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书法美学这种建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并且把美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序言我是今天早上看完了,放射的理论光华是一件非常震撼人心的事情,应该深深的感谢。第三个作为一个书法美学爱好者,我是应该很好的学习。刚才看了一下他这个里面,序言里面有五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中华本土美学思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主要是依托的理论技术是黑格尔的艺术,但是他用了中国本土思辨思维进行研究中国美学思想。第二个是思辨,精神的思辨能力。第三个是文体意识。序言我看完了,对我以后的学习是一个书法美学解析很有帮助,这个书带回去以后,我一定认真的学习,从头到尾的看一遍。因为我平常也是思考一些书法美学方面的问题,正在思考当中,学习以后肯定有新的收获,能够把它写成文章,跟大家进行交流就更好了。我就讲这么多。
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钟明善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关于这个论题,我觉得非常值得大家去思考。我曾经在1983年中国书法简史的后记里面我写了一句话,研究书法如果不研究书法理论,不研究中国书法史就等于盲人骑瞎马。对书法理论范畴里面美学的题目是比较麻烦的,我不太议论这个问题,什么原因呢?你欣赏就是欣赏,鉴赏就是鉴赏,分析它的书法形式美,加一个美学这可怕了,美学这个词应该是件洋人先搞的,洋人搞的,洋人的观点,审美理念跟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审美理念是相合的,还是相抵触的,这就要思考。我自己很害怕谈这个词,所以我就回避,我出的书里面没有写到书法美学这个词,我用书法欣赏,书法鉴赏或者书法的形式美分析,不讲这个。美学这个词好像伟大的很,高傲的很。特别是中国这个学问,一提过去几个朋友开玩笑,中国人是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我说什么主义都没有,我试问一下在座的,你写兰亭序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哪个主义,是后现代还是新古典,什么主义都没有想,就想王羲之的审美理念是什么,王羲之为什么这么写。所以我觉得《书法美学解析》,特别是用黑格尔的美学观点来认识中国书法,我认为这是非常难的题目。东方和西方的问题差异非常大,虽然有很多相通的,但是差异非常大。你比如说中医,中医把那你脉搏一摸说你肾虚,西医检查肾脏没问题,两回事情。中医的肾虚和你西医的不一样。脾虚,指的整个吸收消化功能,西医检查脾脏。
中国书法课题,既可以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去解释,可不可以用西方的美学观点去认识,我觉得是可以的。在这一点上,李元博同志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就要这么做,看西方能不能用到,用不上就算了,能用就用,好的为什么不要。不但把黑格尔拿来解释了,还把中华民族传统的书法审美的论著都一一涉猎,研究了,这一点是非常好的。这个书我现在不能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就是顶峰,不敢这么称,我要这么称,旁边几位都是顶峰人物。做了非常可喜的第一步,我是盼望着能有进一步的,通过今天的研讨,通过各位专家,还有各位朋友,特别是各位朋友提一些对中国书法审美的好的东西,供李元博同志参考,进一步的完善著作。我期望他明日更大的成功。谢谢。
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中国书法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李世俊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首先祝贺李元博这本书出来问世。中西文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能以开放心态,用黑格尔的思想,解释了中国书法现象和现在中国的书法创作,这个非常不容易。因为中国的文化有些东西是抽象的,什么叫力透纸背,用西方的美学不好解释。它有些东西意识的,西方美学是表现的,所以他能够研究,在本书当中把它研究出来,体现出来,我想这也是很难能可贵的。特别是思辨思维下的书法美学的本土意识,他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鲜明的意识和态度,能够在西方美学的基础上认识到本土的美学,能够把西方美学和我们的书法结合在一起,这也和他这些年的勤奋学习和孜孜不倦的书法创作,自身的体会结合所分不开。我们能够现在《书法美学解析》问世,“一带一路”对中国文化,现在建立国学是在西方学问进入本土,我们很紧迫的,其实我们现在书法也是一样,现在文化能够走出去,我想首先理论要走出去。理论走不出去和西方的结合,找出它的契合点。我们好多国企在国外上班下班就在一个区域里,和当地文化接合不上,通过现在的研究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国家随着总书记“一带一路”的倡导,更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我想李元博这本书对“一带一路”的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他今后能够有新的大作问世,谢谢。
《书法报》社社长舟恒划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第一点我作为书法报社的一个传媒人,能够来参加今天李元博先生《书法美学解析》这本书的首发,很荣幸,代表书法报社对李元博先生表示衷心的,热诚的祝贺。
我是一个媒体人,但是我对书法,对书法研究是一个外行。非常期待能够在首发式之后的这样一个学术研讨会上,我们能够听到来自各方面的专家们,书法家们,对于书法,对于这本书的研讨。我们作为书法的媒体,我们将会热诚的期待和关注,也希望能够把这本书的出版以及它的研究和推广,推介方面做一些我们,应该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奉献。
刚才各位专家的发言以及接下来的更多专家的发言,让我继续充满了期待。祝贺本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的成功,也祝愿各位专家在书法的创作、研究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谢谢大家。
中国书协会员,书法评论家刘思凯发言
中国书协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兼发展委员会主任陈扶军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我认为这本数开创了中国书法世界表述的语境。李元博《书法美学解析》这本书不仅开启了书法美学研究的新的视野,也提升了书法美学研究的新境界,更开创了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新语境。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奠定了书法美学建构的基础。从五个方面做了系统阐述,我们对书法认识从经验转向哲学,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使书法审美真正成为艺术的哲学,这对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昭示作用。二是形成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的方法。书法既是一种艺术的形式,也是一种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与汉字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这本书在对待自然、相本、人品及书品这些观点的时候,既分析其产生的合理性,同时又指出其理论上的局限性。通过辨析,剖析,这是书法美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来源。三是创新中华书法的新语境。书法文化个性化特征的普遍性是书法美学解析一个非常显著的价值标准。对书法进行美学解析是书法由纯粹的民族性艺术的个向上升到人类艺术的共性。李元博先生《书法美学解析》成功的实现,完成了用世界语描绘中华文化,书法的历史担当,标志着当代中国书法美学研究从零碎的经验上升到系统的科学层面。
中国书协《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朱中原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关于李元博老师这本书,我大概翻了一下,我觉得给我一个最大的启发就是给我们当代的书法美学界提出了一个问题和思考,什么问题和思考呢?就是用西方的美学,能不能解决中国书法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艺术美学上,中国的美学,中国的艺术美学跟西方的艺术美学在本质上,在本体上是不是相通的,或者说是不是具有一致性。这个我想是我们近百年来美学界都在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没有,也不可能会有一个绝对准确的答案。但是我觉得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李元博老师这本书里面,其实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他是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个延伸,他把这个问题继续的深化了,实际上关于书法美学的讨论,尤其是从西方美学的角度来讨论和研究中国书法。像梁启超、朱光潜等人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到80年代又兴起了浪潮。这个问题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我倒觉得西方的美学和中国的书法不能够相融,我觉得可以相融的。人类对于美的认知在本原上是一致的。我之前在人民日报有一篇关于美学的文章,叫深研中华美学精神,就从美术考古的角度谈中西方美学,中西方的美术作品,在上古和中古时期是有非常多的融合的,要展开谈就非常大了。总的一点来说就是中国的艺术和西方的艺术,在原本的视觉上,视角上是有非常多的相通之处。比如说中国的印章最早是起源于两河流域。现在我们所认为的很多的国粹,像音乐,像西北一带的乐器,其实是起源于西方,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是从西方传过来并不影响它成为中国的国粹,在这个问题上,李元博这本书给了我们书法美学界一个思考。我们的西方美学的原理和理论是可以对我们的书法美的研究有所助益的。
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方玉杰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第一个是有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大家知道李元博先生是一个公安系统的领导干部,长期在公安机关工作,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并没有阻止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的追求,另外特别是对书法理论的探索和研究,确实是公安系统难得的静下心来研究,梳理书法的,为数不多的书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发展,公安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其中公安书法人才,爱好者也在逐步的增多,但是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搞书法理论的探索和研究的确确实实是寥寥。当时我接到这本书的时候为之一振,也充满了敬意。书的成功问世是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是他多年从事书法艺术实践和创作的追求,也是对理论研讨,丰富自己的执着追求。
第二点体会,我感觉到他是一个致密思维的治学精神。刚才各位老师说了对书法艺术的解析,用西方的哲学思想去解析,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探讨。我认为用任何一种观点,各种的探索都不过分。因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内在规律,精神层面和表现形式是客观存在,所以任何解析只能增加这个事物,这种现象更全面的阐述。所以我觉得用黑格尔思想,或者美学的观点去解读,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对整个书法的理论探讨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外在整个书的编写过程中,我觉得他的逻辑思维性还是比较强的。不管是从刚开始的以历史的顺序去梳理书法史,或者是以人的主观特点,主观感受去描述,或者是在本书中间的,从书法的内涵因素,内容和表现形式梳理,我觉得都是有一定的科学性,有一定的严密思维性。在书的编写过程中间,最成功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对比的,思辨的方法去研究。包括内容与形式,精神与内涵,整个的书写的对比,以书法和相关的艺术,建筑、音乐等等许多方面进行了阐述,这种对比的艺术势必对阐述实体,梳理整个脉络起到更清晰的作用。
中国书协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出版书协副主席吴川淮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李元博先生十几年前我就认识,一个月之前他到北京,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见了以后原来是李元博这本书出来了,书出来以后给大家看一看。我当时也是感到非常惊讶,这么厚一本书得写多长时间,感到很惊讶。对李元博不是刮目相看,是刮刀相看。这本书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做了对比陈祯年出的书法美学是在2004年的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在又出了李元博的《书法美学解析》。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的都是书法美学,陈祯年是书协主席了,但是他是外行。我听李元博先生说开始这本书是合作出版,最后陕西出版社认为这本书非常好,成了本版书。如果是本版书就是出版社发行,不是自己发行。自己发行和合作发行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本书就显示了它的很高的品位。
《书法》杂志社编辑记者杨勇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各位老师好。我们书法界每年出的书非常多,能够开首发式的其实并不多,能够一本书支撑起一个研讨会的几乎寥寥无几,我在想李元博老师的书为什么能支撑起研讨会,请这么多专家到现场进行研讨,主要是因为美学两个字。美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当时参与的学者和讨论的程度,到现在都是印象很深刻的。从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近20年的时间,在整个书法学术界里面对书法美学这个问题谈的非常好,就是我们通常在反思的,为什么书法美学最近十多年处于一个比较边缘的状态。其实在80、90年代有很多老师,好几位代表性的人物在美学领域做了很多带有开拓性的工作。但是到后期的时候,在这方面做的比较突出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随着书法史料考据这块做的是非常,做的很多突出成绩的时候,在这个背景下就显得书法美学是处于边缘的状态。刚才中原老师提到一点,我们平时看稿子,作为编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在谈论书法,尤其是涉及到书法理论和书法美学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有两个倾向是我们觉得有时候很可惜的。尤其是现在很多院校的博士生,还有青年的老师在谈书法美学的时候,有一个倾向就是把西方的一些美学的概念和术语直接套用到中国书法谈美学的问题。谈的时候其实跟真正的传统书法还是有疏离感。另外我们回避常识性的问题,只谈一些西方。还有本身是不写字的,在谈书法美的时候很难进入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李元博老师这本书在当前出版,意义不仅仅是这本书的出版,而是关于美学的问题,大家可以去思考,去反思。
中国书协理事、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养贤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李元博先生首先对书法是热爱的,因为他的热爱,所以把高亮先生从华山叫做到了西安,如果没有这种热爱,高亮先生应该不是在西安工作的书法家。他过去是伯乐,现在他又自己不断的把自己朝着千里马的这样一个状态来打造。他对书法首先是热爱的,因为热爱,所以他对书法是充满着敬畏的。这种敬畏使他能够在书法的创作上,向经典学习,他一开始就是走的大道,正道,就是向传统致敬的这么一个过程。他的学术过程我也是比较了解的,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多临摹作品,所以他是充满着敬畏的。这种敬畏使他能够很虔诚的去学习,虔诚的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书法技法的锤炼,同时也需要对书法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因为这种学习和研究,慢慢的就有了自己一些感悟,再加上后面我说的执着,最后成就了50万字的巨著。因为他的热爱、敬畏、虔诚、执着,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的感觉,我对书法美学应该说没有深入的研究,我也是80年代那个书法热裹挟进去的书法美学运动潮流中,当时也买了相关的书,当时非常的热销,正好我那个时候在刘恒先生的母校,北京大学进修心理学,整个北大也是书法热,所以裹挟进去。后来也没有做过多的深入的研究,后来我看到李元博先生写的这个《书法美学解析》,我的直观感觉,它的牵扯面非常广,既有书法史的研究,也有书法理论的研究,还有书法与其他姊妹艺术的比较。我个人感觉,它更像一个书法美学的散论,当然它是自称体系的。就是它牵扯的面很多,以后的继续研究的空间也很大。我看书里面有一些感悟性的东西,比如说这里面写的如今社会上流行的所谓名人书法,领导书法,文人书法等等,那其实只是名人、领导、文人的书写,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书法,因而反映出了人们对书法而产生的误解,事实上书法也不会接受他们。李元博先生本身就是一个领导,他在著作当中写出这样的话,因为他是对书法敬畏才能够写出这样的话,他没有任何诋毁上面所说的这些人嫌疑,因为他本身也有这样的角色。但是他因为对书法的这样一个虔诚的学习,既在书法的创作上收获了自己的艺术,又在理论上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看起来不是很高大上的字,但是能够成一家之言就是能够自圆其说,我们对待书法历史这些理论的研究,其实我们研究过程当中,我经常给我们的学生说,我们把这些人也只能当作一家之言,我们不能当真理,否则我们就没有研究的意义了。看起来没有像其他同志说得那么高,但是我的结论就是李元博先生能够成一家之言,能够自圆其说。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中国书协理事、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陕西省青年书协主席张红春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李元博先生我首先觉得他是一个有胆识,有担当,同时也是有很魄力的这么一个人,以他很明晰的问题意识提出了他自己,对于中国书法提出了他自己的思考、追问和自己的回答,这是非常有益的探讨。其实从20、30年代的时候,他们对美学的解析,同时他们对中国书法也做了自己的,可以说是定义式的概念。那时候就有很多的,是一个生命的律动,还有人说是反生命的艺术等等。它其实有了西方哲学的底蕴,同时他们也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底蕴,他们综合这些东西以后对中国书法做出他们自己的见解。西方的艺术观侧重于客观的,对立的,中国的艺术观主要侧重的是主观的统一的,是来自于易经里面那种无往不复的宇宙观。我觉得李元博先生的可贵之处就是想用他这种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用世界语言,包括他的学习书法的自己的心得,中国书法的心得来解释我们这种中国书法民族艺术世界审美。这是中西方书法美学研究比较好的结合。但是我想有一个问题,书法是中国的,是民族性的东西,它是否需要用西方哲学来解析,而且西方哲学能否解释通,这是当代,现代,90年代以来好多人都在追寻的问题。以往我们看到有的对书法写字的艺术,有的研究线条的艺术,还有造型的艺术,包括抽象的艺术等等,他们都比较片面,比较表面的对书法进行研究。甚至到9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书法大讨论,书法美学大讨论,那时候还在围绕书法在当代作为艺术的可能性,还有书法应该是艺术创作吗这些问题在讨论。到现在包括李元博先生作品的出版,这些问题的探讨都是非常有益的,都是很科学的态度,这些东西都是特别的有益的事情,也特别的值得我们学习,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吴振锋
部分发言原稿:
今天正好是秋天,也是17年的秋天,我就想起来1918年的秋天的时候,黑格尔在柏林大学有一个演讲,他演讲的时候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不妨回到内心,回到自身,徜徉自己原有的家园中。这句话非常精彩,我觉得我们在物质极大丰富以后,我们今天尤其应该思考我们心灵的归宿问题,我们的家园问题。李元博在这一个方面,刚才说自圆其说,其实已经是自圆其说了,已经一家之言了。这本理论著作不在于理论水平有多高,而在于正当其时,就是以前书法界一直在探讨技术问题,把技术问题看到那样一个高度的时候,我们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继续延续我们对书法的言说,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黑格尔还说一切艺术都是朝向诗的,书法它的诗意性,对于节奏感,意境和人的境界提升等等一些思考,都是要在以后的理论研究中,我们的著作中继续阐释。按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人类的思想,我们后来的人都是阐释者,我们走不出他们的影子。我今天坐车的时候想了一句话,我说我们生于一个伟人的神圣光芒之下,同时也必然活于他的阴影之中。我们研究黑格尔的美学,心学的时候,同时还要关注到黑格尔另外的东西。想借李元博的研讨会提出另外一个思考的东西,那就是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这本书中表现的对汉语的不屑,他认为汉语是不适合思辨,中国文字和古埃及一样,是图画文字,是低级的文字,所以没有办法表达很抽象的意思。这个观点在20世纪的中国,尤其是19世纪到20世纪非常流行,它是深刻的雕刻,嵌入到我们的话语体系中,充满了对中国人的偏见,是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傲慢。我有时候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往往很反感,所以对黑格尔又爱有恨,是这样一种心态。今天黑格尔这种偏见嵌入到我们文化之中,同时也在我们的话语体系中有很多很多深刻的体现。怎么能够回到,按习主席说的回到我们的文化自信,寻找我们的文化自信,要不要在话语方式,话语体系中说自己的话,怎么样说自己的话,这都是理论界、思想界要进一步探索和关注的。
今天李元博兄这本书的发行也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考的机会。书法也好,中国文化也好,思想是不会淡出的,是不能淡出的,谢谢大家。
西安财经学院教授赵永泰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首先我要谈一下黑格尔。因为我是觉得中国的哲学界对黑格尔产生的误读。古希腊哲学家,包括伯拉图,我们应该认为黑格尔是伯拉图的直接继承人,伯拉图到底想研究什么。我认为把西方的哲学介绍到中国的人,这一批人当时并不懂得,或者没有看懂西方哲学家,因为这一批人是中国的文学人,西方哲学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2000多年西方人就写出了欧基米德几何,我们现在要回过头来问,伯拉图当年想研究什么,他办的学院,他的门帘上写到不懂几何的人不要进来,西方的哲学是建立在数学体系之上,追问的是存在,这个存在不是中国人理解的世界是什么,物质是什么。他是问我们能看到的,中国人讲眼见为实,我们能看到的眼见为实背后的东西是什么,黑格尔就讲这个问题。伯拉图也是讲这个东西。他知道我们现在看的太阳,他是问太阳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每天看日出日落,那个规律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包括黑格尔的美学研究,他认为我们研究的东西理念的显现,我们要问理念是什么。所以中国人问黑格尔是唯心主义,开始批评黑格尔。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立的。我就说一下黑格尔,黑格尔讲,整个世界我们看到的,包括美学,包括书法都是理念的显现,不是我们要认识的本原的东西,那个本原的东西是什么,伯拉图就在问这个,到现在没有解决,所以德国人在重新问那个本原是什么。我看到好多人写的关于书法美学的书,包括钟明善教授,你去想,要研究书法美学的时候,你要问我看到的书法背后是什么,这才是我要了解的。中国人有没有这个智慧,中国有智慧,中国人很早就告诉我们书法不是间架结构,告诉是颜筋柳,中国人说这个字为什么好,这是我们想归结为一种观念,归结为一种思想,这个东西才是书法背后要讨论的美学。我是觉得李元博先生用黑格尔的书,用黑格尔的理念去研究书法是个了不起的事情,我感到很振动。于是他邀请我来我也愿意说几句话。我们现在一定要研究这个问题,要重新去读黑格尔。
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书协副主席、终南印社社长魏杰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李老师第一次给我吃惊是在办个展的时候,我没想到一个在公安系统任高位的领导,我想着是业余作者,没想到一看很专业。这次书的出版给我第二次吃惊,一看里面涉及到书法、绘画、雕塑、建筑,涉及面之广也是我没有想到的,包括哲学在内。李元博老师能花这么长的时间写出这么一本书,真的是让书法专业人员都很汗颜。我回头要把这本书认真仔细的再读一下,而且推向书法专业的学生。李元博老师退休以后也有时间,希望以后读到李元博老师更多更专业的书法专业的书。谢谢大家。
西安交大书法艺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研究所所长、西安交大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锁强发言
部分发言原稿:
第三个就是由李元博先生《书法美学解析》引起了我的几点思考。一个是黑格尔美学理论的适用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黑格尔是唯心主义,黑格尔在我看来,他最大的贡献是他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菲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上才形成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李元博把唯物辩证法用进去,我觉得是对黑格尔在应用上的一个纠正。第二是黑格尔对中国的儒释道是贬义的态度,对中国人的人格也是贬义的态度。黑格尔为什么这样做,他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来自商人与水手。当然黑格尔这里面,菲尔巴哈也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主义,罗素说黑格尔的哲学基本上是错的。我说这个是实际上西方的哲学这一块,它的每一个哲学家都有他相应的贡献,他并不是所有都是对的,只是他在某个方面有相应的贡献。这方面我在想一个问题,黑格尔对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国的人格能起到这样一个贬义态度,包括刚才吴振锋老师对中国文字层面就比较多了。实际上在应用黑格尔这个事情,如何利用合理的成分对中国书法美学研究方面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没有哲学,那中国的文化艺术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第二个就是中西的美学是两个体系,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中为体,西为用。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可贵的努力,像中国文化的审美维度,还做了上中下中国美学范畴史,我觉得这可能是中国美学,包括哲学界极为重要的贡献。当然书法界也做了很多探索,但是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也是多少年我在思考的问题,中国书法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就是一种意象的特征,是以有限而孕无限,而且中国有说不准的原理。你比如书法,道是中国的书法的最高境界,你把道能说清楚吗,说不清楚,说不清楚正好是中国哲学,包括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最为独到的解读。这个里面你纯粹用西方的科学的体系下建立的哲学和美学来解析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今年7月份在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召开的第20界中国哲学大会,我的论文选上了,我还主持了一场哲学会议,可以说世界上顶尖的哲学美学的都参加了。在这方面我和很多大的哲学家也对于如何建立中国美学方面征求了他们的一些意见,但是在会议上明显的就有一种感觉,西方的汉学家研究中国哲学,研究中国美学的,他们对中国的东西,中国的哲学和美学的东西,它的观点基本上和黑格尔有相似的观点,认为不是科学。所以这个里面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西方的研究中国哲学美学的,在这西方这一块做不到,他被边缘化了,这里面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众位专家学者就《书法美学解析》一书的价值意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建议,可以说言之有理、态度真诚、学术性强。
李元博在研讨会致答谢词
研讨会后,李元博致答谢词,感谢了众位专家和朋友的出席,对研讨会专家学者的发言表示很受用,也有很大的鞭策作用,并表示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对他的支持和期望。
作者简介
李元博,宁夏大学政治系政治历史专业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理事,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公安文联第一、二届主席。历任解放军某师新闻干事、兰州军区《人民军队》社编辑、兰州军区政治部政工研究室研究员、陕西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陕西省安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陕西省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陕西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
李元博在给读者签字
李元博先生是一位长期工作在部队和地方公安系统的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有着独到的情怀和体悟,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对书法艺术的本质及其文化内涵与审美进行着深刻的思考,并从中西文化观念和思维认知上进行了理性思辨和梳理,提出了属于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些思想观点集中的体现在他的新著《书法美学解析》一书中,同时也为中国书法文化和理论体系建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内容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