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现状 坚守理想——“现状与理想”乌海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09-25
2018年9月16日至1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精心筹备的“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暨乌海论坛”在美丽的中国书法城・乌海成功举办。这是一场检视现状、剖析问题,补精神之钙、扬理想之帆的大型学术活动。周俊杰、李刚田、黄惇、言恭达、丛文俊、朱以撒、徐利明、刘洪彪、鲍贤伦、孙晓云、陈振濂、李一、刘恒、王强、陈洪武、潘文海、朱培尔、甘中流、张瑞田、陈海良、叶培贵等专家学者、百名参展作者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书协和产行业书协的书法家代表、乌海市书法爱好者共1000余人齐聚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寻源问道,共同把脉当前书法创作。
当代书法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人才辈出,各种思潮涌动,书法事业开启了新的时代篇章。然而,由于书法生态环境、书家知识结构的转变,当代书法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入古不深、创新乏力、重技轻文、急功近利、盲目跟风、风格雷同等问题。针对现状,中国书协组织策划了本次学术批评展和论坛,希望追问“现状”,展望“理想”,通过学术和批评,增强新时代书法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进一步推动当前书法创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本次展览改变了以往“个人创作投稿→书协组织评选并举办展览→专业和大众批评”的单线组织模式,创造了“创作←→学术←→批评”交融并举的新模式:举办作者展前培训,专题研讨“文与书”“可读与可赏”“个性化与公共性”等重要理论问题;组建专家团,参与创作过程相关问题的讨论与研判;邀请批评家,提前若干时间研究全部展品以更好地提炼批评主题。乌海论坛是本次批评展的重要学术环节,分六场展开:一、观念、史鉴与现象;二、当前书法创作的批评;三、书家辩论会;四、创作的立场与评审的角度;五、历史的视域与当前书法;六、数据——当前书法创作的现状。在两天的研讨中,与会的专家学者、参展作者和全体书家站在书法事业发展的高度上,带着问题意识和批评精神,展开了热烈而诚恳的讨论。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在辩论中思考,在启发中互鉴,进一步厘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本次论坛主要呈现出四大亮点。
一、守正求新,努力把视野伸向传统深处
当前书法界对传统技法的研习表现出群体性的热情, 形成了“崇尚经典” “借古开今”的创作思潮。在专家主旨发言中,陈振濂提出当代书法创作“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书法经典技法风格传递时期、视觉形式追求时期、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检验时期,引发了对当前书法创作的深度思辨;周俊杰以 “大书法史观”观照当代书法的创作,着力推动多种艺术形态同台竞争;言恭达剖析了当前书法创作中存在的“通病”,即轻视笔法、用墨单一、创变肤浅等问题;朱以撒在书法本体的深度中开掘,指出既不能孤立看待技法,更不能把技法与文化矛盾对立;徐利明针对当下技术造作、审美浅薄的现象,提出进一步强化“师古”理念;朱培尔对取法单一、表现手法苍白等疑难杂症,提出了思考书法创作的边界问题;刘洪彪对抄写、制作与书写、创作四类关键问题一一进行针对性解析,启人心智;黄惇从“宗法观”谈起,对困扰书坛已久的批评标准展开深度的思考。专家们的发言既有学理的思辨性,同时又针砭时弊、鞭辟入里。
二、回归文心,着力陶铸当代书法的文化品格
当代书法要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如何把传统技法与文化内涵有效结合?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专家主旨发言中,丛文俊从古今之变说起,基于文化环境、知识传承之变,书法的文化属性剥落,文言、文学修辞能力的退化,使中青年书家弃道而重技、技进而道不进,从而失去书法的本根和想象力,应以史为镜,走出困境;李刚田针对当下书法创作的得失做出建设性思考,提出当代书法进入“文化深化期”,书法界重文崇德的氛围已初步形成;鲍贤伦提出近三十多年来,书写技法明显提高,但这并非是书法实践的终极价值追求;孙晓云不忘初心,坚持传承经典,以书法实践者的身份证明“书法的自信,首先是文化的自信”;叶培贵对文本之坑与规避之方的条理性的阐述,凸显了书法内学的重要性;陈海良从展览运动引发的迷茫,谈到书法传统的重建;张瑞田从作品的文辞选择出发,就如何呈现书法家主体的思想状态提出建议;刘恒指出当代书法人文支撑的缺乏以及炫技轻文观念下的种种弊端;李一主张诗性文心回归,引发共鸣;王强探讨书法批评家的“知识分子”属性,涉及对人文、修养等重要问题的思考;甘中流挖掘书法形式的“文化特性”,寻绎书法形式的文化根源。专家们带着独特个性、气质的发言,无不闪耀着人文关怀。
三、凝聚智慧,共同点亮重建当代书法精神的理想之光
第三场书家辩论会将本次论坛推向高潮,毛国典、王厚祥、张志庆、乔延坤、胡朝霞、陈亮、曾锦溪等多位入展作者被邀请上台接受单刀直入式的学术提问,在善意的批评和申辩中,作者重新检视自身的专业技法、创作心态、审美理念等。周俊杰、李刚田、陈洪武、刘恒、朱以撒、鲍贤伦、陈海良等与会书家积极加入提问者队伍,从不同角度激发作者坦露自己从艺的行迹和理想追求,以启迪他人。辩论会高潮迭起,气氛融洽。主持人陈振濂精心设置热点议题,如书法家为什么要是文化人、书法作品里的文化与精神到底是什么等,用学术的方法调动与会者深入思考,引发论辩双方相互碰撞,擦出思想火花。与会者纷纷表示这是近年来参加过的最真诚深刻的一次书法学术辩论会,许多观点直抵人心,点亮了理想之光。
四、拓展视域,创新运用数据科学分析定位书法问题
中国书协展览与创作课题小组成员李宁、杨勇、田熹晶、白锐、张冰、杨家伟、宗成振运用数据研究的方法,对作品文字、文辞体裁、取法路径、作品形式、书体风格、问卷调查等进行科学直观的图像、表格分析,用一组组统计数字精准定位当前书法发展中的问题,发人深省,成为本次论坛中别开生面的学术介入。近几年来,中国书协正是借助精确的数据分析,逐步改进、完善展览评审机制。
陈洪武对本次论坛作学术总结,从技法、文化、精神三个层面进行阐述。“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当代书法家要坚守艺术理想,依循大道,会古通今,将对天、地、人的思考化炼为书,努力实现“人书合一”的至高境界,用手中的毛笔书写新时代,以笃定的恒心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本内容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