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1966年10月生于北京,现供职于北京铁路公安局宣教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的首批“火车头职工艺术家”称号,被全国公安文联评选为“文艺之星”。
很多人对李冬的印象是:从外表看,不是画家,更像一名警察。对此,李冬笑着说,他不认为画家一定要“梳小辫子、留大胡子”, “艺术家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也许是铁路警察的职业特点使然,李冬的装束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的感觉。对比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李冬更看重铁警职业所带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一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纵观李冬的绘画轨迹,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现古建筑的“点性”画法,到90年代沿着父亲李海涛的足迹以海洋入画,再到2000年之后,众多公安题材的水墨人物悉数登场,李冬的水墨基调,始终传递着一种责任和担当。
幼受庭训与对中国古建的精神感怀
李冬的父亲李海涛先生是北京画院的教授,也许受遗传基因影响,李冬从小对绘画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但是,父亲对他的要求和训练的严格程度,常常超出了他的热情,令他“苦不堪言”。
“我父亲是学院派、科班出身,受苏联教学方法影响,而这些教学方法都用到我身上了。在我四五岁时,父亲就指导我学习绘画,入手即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讲解,接下来开始实践,画速写、画素描、画色彩,训练量很大。每天起码要画五张速写,画不完不让睡觉。”李冬苦笑着说。
与以绘画为闲适消遣的非专业画家不同,李冬的绘画风格一直沿着学院派的步履前进。
1990年,身为军人的李冬从海军部队复员,来到了北京站公安派出所,成为了一名铁路警察。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李冬始终没有放下自己挚爱的画笔,并一直在摸索着自己独有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内容。
2001年,从北京画院第一届研究生课程班深造结束的李冬,凭借水墨画《天井》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政府最高奖项“群星艺术奖”。他由此进入了用水墨表现中国古建筑的重要创作阶段。
李冬在中国古典建筑题材绘画中,自创“点”式笔法,探求墨韵肌理效果,用点墨点彩、积墨积彩的绘画技法营造画面。作品展现了墨彩的斑斓变化,物象凝重沧桑,强调空间中对光色的浑然体现,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
为了创作,李冬跋涉于祖国的西北、华北地区,对黄土高原、太行山脉的民居做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对不同民族各种形式、不同功能的传统建筑,进行高强度地写生,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大量作品,硕果累累。作品《故宫》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天井》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收藏;《庭》《春晖》《老宅》被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收藏。
李冬的古建筑系列绘画的意义在于,用艺术语言,提醒人们审视历史沧桑,铭刻往昔记忆;呼吁人们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拯救,重视中华文脉,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子承父业与对海洋绘画的积极探索
李冬深受父亲李海涛先生的影响。李海涛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研究用中国水墨画技法表现海洋,是中国海洋画派重要奠基人。
1986年,李海涛为创作 《海疆万里图》长卷,对中国海岸线和各种岛屿进行采风,行程达3万余公里。在此行程中,陪同李海涛的正是李冬。当时还是凭着介绍信才能住旅馆的年代,他们父子拿着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的介绍信,从北至南行走了大半个中国的海岸线,搜集了大量素材。这种有主题的行走,让李冬对从沿海地区的民俗风情,到图腾信仰神话传说;从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到不同模式的渔具渔船;从多样的礁岩滩涂,到花木植被海底世界……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
李冬认为,历史上诸如清代袁耀的《海市蜃楼》或宋代马远的《水图》以及《八仙过海》等绘画作品,涉及到的海水多以“鱼鳞纹”形式进行表现,就如古代官员蟒袍上的图案一样,与真正海的形象距离甚远,趋于图案化、符号化、程式化,这种形式贯穿很长的历史时期,近现代没有什么改变。海洋绘画一直是绘画史的学术空白,大海千变万化,比江河、湖泊的涌浪成形复杂,绘画难度大,不像中国历史上其他绘画早已趋于成熟。
在李冬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表现上,人们可以看到“海纳百川、气吞万象”而兼收并蓄后的再创造。从大海波涛的形象中归纳出海的筋、骨、肉,他不断探索创新,将泼墨泼彩、积墨积彩、飞白皴、留白皴、留白法、洗刷法、冲流法等几十种绘画技法相互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绘画语言。
行业特点与水墨人物的发扬光大
水墨人物最能体现李冬的担当精神。作为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冬经常思考的是怎样带领公安画家群体突出重围,画出自己行业所特有的风貌。他认为,人物绘画创作是公安主题创作的重要支撑。“公安美术创作,一定离不开人物绘画创作,我也经常进行人物绘画创作,尤其是公安题材的人物绘画创作,而人物绘画又是要求标准最高、最难的一个绘画类别”。
就传统水墨绘画而言,分人物、花鸟、山水三类,人物创作不仅考验画家的造型能力,在准确造型的前提下,还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而铁路一线民警的执着坚守、默默奉献,有一大批的典型人物涌现,为李冬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008年,李冬曾专门创作一组反映南方发生冰雪灾害,广州站铁路民警全力鏖战抗冰雪、维护秩序的人物组画。画面呈现了抗击冰雪现场的诸多片段,真实生动,又有强烈的情感渲染。该组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美术界同仁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此外,李冬的《姊妹花》《刹那之间》《我们从铁路来》等水墨人物作品,是他这一系列题材的代表作。
在李冬看来,艺术不只是追求风花雪月格调的美感,更应该承担其社会责任和“艺术为人生”的使命。不论是古建筑系列作品,还是海洋绘画、人物组画,在艺术水准不断提升的同时,李冬的创作始终体现着一种担当的精神。这使他的作品不流于肤浅,并形成了自己可贵的艺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