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赵新平:竹刻抒怀 快意人生
发布时间:2017-04-14
书法家赵新平:竹刻抒怀 快意人生
1997年,因《香港基本法》一举成名的赵新平(昨二)接受《今日广东人》栏目采访。
真正让他一夜成名的代表作当属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完成的《香港基本法》竹刻书法作品。这件作品耗时3年多,在1997块竹片上用楷、行、隶、篆、金文五种字体篆刻近2万字,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的献礼。该作品一经问世,即刻引起轰动。不仅引来中央、地方、海外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入选全军杰出人才成果展,还被“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载入史册。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1997块竹片,工程量之浩大,令常人难以想象,但赵新平却默默地完成了,直到作品面世,周围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赵新平每天埋头雕雕刻刻的就是这个!
广东省书法院院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评审委员会委员李远东(左一)为赵新平题字。
不疲不倦,倾心艺海不知返竹刻在我国历史悠久,从先秦以竹简纪事至唐宋元明文化盛世时得到长足发展的竹刻艺术,乃至现当代,竹刻文化已得到充分的发扬,在艺术门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正如朱复戡大师入室弟子、中国深圳印社副社长戴权所说,“竹刻艺术良非小道”,“作为竹刻创作者,必将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审美”。
与书画不同,竹刻艺术作为工艺美术,工艺流程复杂得多,赵新平在新近出版的《赵新平竹刻书画集》中总结竹制品需经“选料加工”、“设计过稿”、“化学处理”、“罩浮光” 等主要流程,而每一流程又有诸多步骤。“搞竹刻比书画累多了。”赵新平坦承。即便如此,赵新平依然乐此不疲。
早在创作《香港基本法》时,赵新平就表现出非比寻常的毅力和坚持。当时作为文宣骨干,赵新平每天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有时加班到凌晨。但他仍然坚持利用每天的休息时间创作,从选料加工到造型设计、书写雕刻,全部独自完成,时常通宵达旦赶工,不眠不休,“实在困得不行了就洗把脸接着刻。”
本内容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