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青绿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发布时间:2017-10-23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贯彻落实党和中央的生态文明建设指示,书画频道在其美术馆特别策划“绿水青山——青绿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展出卢禹舜、苗重安、郑百重、张复兴、牛克诚、何加林、李岗、盛寿永八位卓有成就的青绿山水画领军人物绘画作品近百幅。
卢禹舜坚持着自己的中国画精神取向,坚信通过用创造性的语言和对超越存在的生命形象选择可以赋予自己的画作以崭新的生命力。他用心去感悟自然万象,突破传统的“象外之象”,寻找更高的精神境界。
苗重安十分注意以新的眼光斟酌取舍和通权达变。他运用融合中西的写实画法,重在景象的生动具体和体量感的呈现,却不以焦点透视局限视野的开阔。他继承借古开今的传统、讲求笔墨语言的概括性与形式美。
郑百重改变了传统青绿画法处理山石的上冷下暖的老套,变勾勒设色为皴擦设色乃至泼彩泼金,变水墨点苔为重色点苔。不仅图式的呈现通过笔墨,而且笔墨也带动了丘壑的提炼,互动与补色对比,裁成众妙,自成家法。
张复兴从平淡的桂北山水中提炼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之境,与造化争神奇,这是他对斯境情有独钟的表现,是他情感丰富的写照,充实之中透出超凡脱俗、独立于天地之外的空灵,是充实与空灵的两元统一。
牛克诚的“新青绿山水”是基于当代文化而对古典青绿山水的再阐释,用中国传统的色彩经验与技巧,表达当代人的山水情怀,创造性地将古典的配色方案与现实的色彩感受融合起来,精妙地演绎出中国画色彩美学的写意性与音乐性。
何加林的山水,用墨多从平淡入手,尤重轻描淡写,追求笔、墨的清新韵味;用线全是“骨法”,全是柔韧性极强且游离宋元之间的印痕。他的用笔用墨的清淡儒雅是对唯美视觉的保证。
李岗的作品保持了较多的现实生活素材,从而具有朴素亲切的特点,保持了山水画特有的浓厚气息,笔墨酣畅淋漓,却又不失精微严谨,恣意纵横中俨然有法度,点、线、面的结合中诉说着时代新意。
盛寿永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
八位绘画艺术家与书画频道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落实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指导思想。举办“绿水青山——青绿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来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旨在让更多的人关爱生态,关注历史悠久的青绿山水绘画艺术。
仰山论坛·“绿水青山——青绿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学术论坛在书画频道艺术交流中心举行
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新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人和自然共同体的哲学范式,将古今中外对青山绿水的热爱提升到政策方针的高度,书画频道艺术交流中心举办的仰山论坛中,学术主持刘曦林与著名青绿山水画家卢禹舜、苗重安、郑百重、何加林、李岗、盛寿永坐而论道的精彩论坛,为开启新时代的我们奉上了一道文化艺术盛宴。
刘曦林梳理了青绿山水画与其理论的发展,概括出以形媚道的审美感受是青绿山水画的重要表现,从理论的层面解析了青绿山水画产生、发展、变异的原因。
卢禹舜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当下,大国工匠精神、大国创新、大国创造的综合性艺术工作者一定能再创辉煌。
苗重安认为,这个新时代是呼唤蓝天、绿水、白云的时代,也是呼唤绿水青山的青绿山水时代,他以姊妹艺术文学作比,解答了青绿山水艺术创作的复杂性。
郑百重结合创作经验和对青绿山水画的研究心得,认为青绿山水不只是对大自然的爱好,而应该是绘画艺术者喜欢这样的大自然。
何家林从工夫与功夫分析了青绿山水画创作者应具备的素养,比较分析了宋代格物致知理论指导下,艺术家对绘画艺术的理解。
李岗举例说明了不同艺术家在广阔、厚重、包容的黑土地上着眼点不同,便能创作出不同风貌的艺术作品。
盛寿永围绕着青绿山水特有的笔墨技法与色彩理念,对这一历史悠久的绘画艺术形式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几位绘画艺术家的精彩讲述和互动环节中与现场观众的精彩解答让现场观众从此次仰山论坛中理解到青绿山水画的深刻文化内涵。
仰山论坛·“绿水青山——青绿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学术论坛,不仅让民众从艺术家的讲解中领略到了青绿山水美的享受,也以高远的理想追求,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向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方略。
本内容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