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李元博历时四年撰写的《书法美学解析》经陕西人民出版社一年时间的精心打磨已正式出版。前不久,由中国书协研究部学术支持,全国公安文联、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省书协主办,在西安举办了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国内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进行了研讨。这里,本报选登几位专家学者的研讨发言,以飨读者。
周俊杰:《书法美学解析》延续了八、九十年代的书法美学大论战
首先祝贺李元博先生这本著作出版,应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关于书法美学问题,真正开拓书法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书法研究杂志开始进行美学讨论。当时面对的是整个书坛对书法的认识很浅薄,就是写毛笔字,很简单。
关于研究的话,武汉大学一个教授写了一个册子,用所谓的唯物主义来研究书法,认为一撇像一把刀这样的唯物主义,被列宁称为愚蠢的唯物主义。当时我们写了一些文章就开始对美学大讨论,大辩论。在80年代初进行了一场美学大讨论,后来连续出版了一些著作。80年代时候是中国思想界比较开放的时期,可以说思想家突显,但是随着发展到90年代以后,思想家淡出,考据家出现,这些年研究书法美学的文章和著作少多了,甚至很难看到。
李元博这本巨著的出版可以说让搞书法美学的人心里非常高兴,延续了80年代美学大论战。那场大论战结果就是让书法在当代成为艺术,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之前还有人发表文章,说书法不是艺术,中国书协学术委员说书法不是艺术,当什么学术委员。说明在当时对书法的看法是很混乱的,经过一场论战之后,书法是艺术深深扎根于当代书法书坛中,人们在用艺术眼光来看待书法。
这个在李元博的书里面有充分论述。我认为现代人的认识是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一般人叫写字,和书法艺术没什么关系。提到书法了,书法就是你比如说临摹一下古代东西,那算书法,但要真正达到书法艺术确实很难很难。从书法艺术的本质论到书法人的问题,人在李元博这里面分上卷下卷,下卷主要谈人的问题。他借助于黑格尔的美学,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黑格尔美学看完了。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决定精神,这一点应当说是非常非常好的题目。但是黑格尔又是属于唯心主义,用咱们的话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对黑格尔的研究上面他确确实实下了大工夫。用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来研究中国书法艺术。
关于研究方法问题,这本书里面应该是以中国的文艺理论为主,参考借鉴西方的文艺研究方法。这本书做到了,做得非常好。我个人对这个很感兴趣,对我个人今后学习研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论者为中国书协原理事、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
钟明善:李元博书法美学研究达到了非常可喜的一步
中国书法课题,既可以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去解释,可不可以用西方的美学观点去认识,我觉得是可以的。在这一点上,李元博同志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就要这么做,看西方能不能用到,能用就用,用不上就算了,有好的为什么不用。李元博的书不但把黑格尔拿来解释了,还把中华民族传统的书法审美的论著都一一涉猎、研究了,这一点是非常好的。这本书虽然我现在不能说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就是顶峰,不敢这么称,我要这么称,旁边几位(指周俊杰、翟万益、刘恒等)都是顶峰人物。可他究竟达到了非常可喜的一步,我是盼望着他能有进一步的,通过今天的研讨,通过各位专家,还有各位朋友,特别是各位朋友提一些对中国书法审美的好的东西,供李元博同志参考,进一步的完善著作。我期望他明日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者为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原副主席)
翟万益:《书法美学解析》把书法美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李元博先生花了四年多时间写出了《书法美学解析》,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这里,专门召开首发式和研讨会,我表示衷心的祝贺。第二个就是表示感谢,因为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书法美学这种建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并且把美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序言我是今天早上又看了,放射的理论光华是一件非常震撼人心的事情,应该深深的感谢。第三个作为一个书法美学爱好者,我是应该很好的学习。刚才看了一下序言里面有五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中华本土意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主要依托的理论是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但是他用了中国本土思辨思维进行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第二个是思辨,思辨能力很强。第三个是问题意识。序言我看完了,一本《书法美学解析》对我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这个书带回去以后,我一定认真的学习,从头到尾的扎扎实实看一遍。因为我平常也是思考一些书法美学方面的问题,正在思考当中,学习以后肯定有新的收获,能够把它写成文章,跟大家进行交流就更好了。我就讲这么多。
(论者为中国书协副主席)
张策:《书法美学解析》出版是一个重大的文化现象
李元博先生《书法美学解析》这部大著叫我个人看它的意义有三层:
第一层意义是在李元博先生本身来说是他几十年研究书法创作的理论收获,是他从艺之路上一个最重要的,也是相当高的里程碑,实在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于李元博先生的人生来说是光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层意义是关于书法艺术方面,我本人不是搞书法的,在各位专家面前实属门外汉,为此,来之前我也补了些相关知识,我感觉这本书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当前我们要重视发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该说是题中必有之意。洋洋50万字的大著必然在中国书法界引发一种振动。不说是开先河,也应该是一个重大的文化现象,文化事件,在书法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将会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意义。
第三层意义是我认为对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也是一次重要的推动。公安文化我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年属于一个发展迅猛,呈现出活跃繁荣的态势。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欠缺,我们在全国公安文联之下成立了文化理论研究协会,也组织过各种的研究活动。但是以往我们往往从什么是公安文化,公安文化的作用、地位是什么这样一些大的方向性的问题研究的比较多,对于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规律,艺术特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李元博先生的大著可以说框架出了一个发展方向。这个方向不仅仅局限于公安文化,公安艺术本身,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更具前瞻性。最近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近年来有一批像李元博先生这样的既有公安工作经验,又具有相当文化理论水平的,在退出和即将退出一线的时候把目标推向了公安文化。
在此我代表全国公安文联,代表我自己向李元博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也祝愿本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论者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
赵永泰:《书法美学解析》是一部水平很高的书学美学巨著
首先我要谈一下黑格尔。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哲学界对黑格尔有误读。古希腊哲学家,包括柏拉图,我们应该认为黑格尔是他思想的直接继承人。那么柏拉图到底想研究什么。我认为把西方的哲学介绍到中国的人,这一批人当时并不懂得或者没有真正懂得西方哲学,因为这一批人是中国的文学人。西方哲学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2000多年前西方人就写出了欧基米德几何,我们现在要回过头来问,柏拉图当年想研究什么,他办的学院,他的门帘上写道:不懂几何的人不要进来。西方的哲学是建立在数学体系之上,追问的是存在,这个存在不是中国人理解的世界是什么,物质是什么。他是问我们能看到什么,(中国人讲眼见为实),是指我们能看到的眼见为实背后的东西,黑格尔就讲这个问题。柏拉图也是讲这个东西。他知道我们现在看的太阳,他是问太阳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每天看日出日落,那个规律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包括黑格尔的美学研究,他认为我们研究的东西是理念的显现,我们要问理念是什么。所以中国人说黑格尔是唯心主义,开始批评黑格尔。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立的。我就说一下黑格尔,黑格尔讲,整个世界我们看到的,包括美学,包括书法都是理念的显现,不是我们要认识的本原的东西,那个本原的东西是什么,柏拉图就在问这个,到现在没有解决,所以德国人在重新问那个本原是什么。我看到好多人写的关于书法美学的书,包括钟明善教授,你去想,要研究书法美学的时候,你要问我看到的书法背后是什么,这才是我要了解的。中国人不过问这类问题,中国人说这个字为什么好?是间架结构,是颜筋柳骨,不善于谈观念、理念。从哲学、书法美学上把书法问题研究、归结为一种思想,才是书法背后要讨论的美学。我是觉得李元博先生用黑格尔的书,用黑格尔的理念去研究书法是个了不起的事情,我感到很震动。我认真看完了他的书,我感觉他对黑格尔美学有一个深刻地把握,运用黑格尔美学谈书法创作深入浅出。于是他邀请我来,我也很愿意说几句话。总之我们现在要研究书法美学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认真去读黑格尔。所以,我认为李元博的书分析的很好,是一部水平很高的书法美学巨著。(论者为经济学、哲学学者,西安财经学院原工经系主任、教授)
薛养贤:热爱、敬畏、虔诚、执着,成一家之言
对李元博先生的《书法美学解析》,我的发言可以用四个词、一句话来概括。四个词是,热爱,敬畏,虔诚,执着;一句话叫成一家之言。
李元博先生首先对书法是热爱的,因为他的热爱,所以把高亮先生从华山调到了西安,如果没有这种热爱,高亮先生应该不是在西安工作的书法家。他过去是伯乐,现在他又自己不断把自己朝着千里马这样一个状态来打造。他对书法首先是热爱的,因为热爱,所以他对书法是充满着敬畏的。这种敬畏使他能够在书法的创作上,向经典学习,他一开始就是走的大道,正道,就是向传统致敬的这么一个过程。他的学术过程我也是比较了解的,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多临摹作品,所以他是充满着敬畏的。这种敬畏使他能够很虔诚的去学习,虔诚的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书法技法的锤炼,同时也需要对书法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因为这种学习和研究,慢慢的就有了自己一些感悟,再加上后面我说的执着,最后成就了50万字的巨著。因为他的热爱、敬畏、虔诚、执着,也都写在这本书里面。
我自己的感觉,我对书法美学应该说没有深入的研究,我也是80年代那个书法热裹挟进去的书法美学运动潮流中,当时也买了相关的书,正好我那个时候在刘恒先生的母校,北京大学进修心理学,整个北大也是书法热,所以裹挟进去。后来也没有做过多的深入的研究,现在我看到李元博先生写的这个《书法美学解析》,我的直观感觉,它的牵扯面非常广,既有书法史的研究,也有书法理论的研究,还有书法与其他姊妹艺术的比较。
我个人感觉,它更像一个书法美学的散论,当然它是自成体系的。就是它牵扯的面很多,以后继续研究的空间也很大。我看书里面有一些感悟性的东西,比如说这里面写的如今社会上流行的所谓名人书法,领导书法,文人书法等等,那其实只是名人、领导、文人的书写,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书法,因而反映出了人们对书而产生的误解,事实上书法也不会接受他们。
李元博先生本身就是一个领导,他在著作当中写出这样的话,因为他是对书法敬畏才能够写出这样的话,他没有任何诋毁上面所说的这些人的嫌疑,因为他本身也是这样的角色。但是他因为对书法的这样一个虔诚的学习,既在书法的创作上收获了自己的艺术,又在理论上成就了自己的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看起来不是很高大上的事,但是能够成一家之言就是能够自圆其说,我们对待书法历史理论的研究,其实我们研究过程当中,我经常给我们的学生说,我们把这些人也只能当作一家之言,我们不能当真理,否则我们就没有研究的意义了。看起来没有像其他同志说得那么高,但是我的结论就是李元博先生能够成一家之言,能够自圆其说。
(论者为中国书协理事、陕西书协副主席)
本内容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