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水墨运动": 中国绘画的实验性 中国美术馆展出香港艺术家吕寿琨水墨画作品
发布时间:2018-03-19
中国美术馆3月17日讯 由中国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主办的“自我有乾坤——吕寿琨与早期水墨运动”于2018年3月1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及香港艺术馆挑选51件上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吕寿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吕寿琨扎根传统而突破中西藩篱的力作。
前 言
20世纪在香港艺坛大放异彩的艺术家吕寿琨,是香港“水墨运动”的先驱者,更是促发香港本土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推动香港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世界艺坛的高度评价。尽管如此,吕寿琨对于内地的公众来说却略显陌生,此次“自我有乾坤——吕寿琨与早期水墨运动”展览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着实为内地公众建构了走入吕寿琨艺术人生的多维平台。
20世纪初的广东,这个被岭南艺术和众多艺术大师之精神滋养的沃土,为众多才华横溢的有志青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养,吕寿琨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与美术教育训练,获取了直接观赏和临摹名家作品的宝贵机会,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并在移居香港之后,崭露头角。
近现代时期的香港占据了多元文化交汇碰撞的重要地缘位置,鸦片战争之后的殖民统治深度地混杂了这片土地的文化生态,特别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作为新型国际化大都市的香港,在文化上史无前例的兼容并包,在某种意义上也造就了传统文脉线索中中国画偏离自身发展规律的事实。杂糅的文化语境进而促发了吕寿琨的艺术追索——如何让中国画在保持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与全球化的创作方法论以及香港本土的文化血脉相互融合?他以扎实的中国画传统素养为基础依托,试图将笔墨作为媒介从纯粹的艺术观念中剥离,以语言的张力展现多元文化语境下相互交织的艺术样态。在吕寿琨的努力下,香港的“水墨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在传承与变革的进程中,香港水墨艺术跻身世界艺术舞台,成为香港文化一枚令世人瞩目的标签。
此次展览以吕寿琨上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重要创作为梳理线索,展出了艺术家代表作品五十余幅,全面而生动的呈现出吕寿琨的艺术创作脉络。其中不乏许多传承传统笔墨的山水画作品,包括了临摹古代大师的经典之作,如临摹吴镇的《渔父图》和倪瓒的《春风江亭》等等。借由这些作品的传达,吕寿琨雄浑的笔墨功夫与深邃的传统文化底蕴哗然纸上。在笔墨语言的塑造与观念化抽象的提炼之间,吕寿琨找到了实现自我文化身份的通道,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取向与艺术理念表达,极具国际视野与情感体验的表征。
“自我有乾坤——吕寿琨与早期水墨运动”展览不仅是吕寿琨艺术生涯的回顾,更是香港水墨艺术运动发展的一个侧面。正是在以吕寿琨等优秀香港艺术家的推动下,香港的水墨运动得以蓬勃发展,甚至对上世纪80年代祖国内地水墨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启发性影响。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后的今天,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以前所未有的进度和广度推进着,同根同源的两地文化血脉互通互融,绽放出瑰丽的文化篇章。吕寿琨的艺术作为香港美术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是展示香港美术在内的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彩写照。我们可以看到,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道路上,中国美术馆人的脚步,从未停歇,永无尽头。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美术馆所有工作人员衷心感谢为此次展览成功举办而付出努力的香港同胞同仁们。正是我们彼此的通力协作才能促使展览圆满实施。这不仅是吕寿琨艺术在内地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同胞间文化艺术交流的硕果,必将在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18年2月
本内容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