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站新闻
书画展示
展览资讯
鉴赏收藏
拍卖资讯
人物动态
基层慰问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章草大家”黄宝春:遥对先贤探古意,痴迷翰墨出奇峰
发布时间:2018-05-10
【人物名片】
黄宝春,1952年出生,福州人,现为福州市公安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公安文联副主席、福建省公安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协画室书法家、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福建警察学院特聘教授。
黄宝春的书法艺术博采众长,雄厚凝重,洒脱飘逸,自然天成,尤其是章草一体,经其长年钻研修炼,渐入佳境,在书坛中自成一家。书法作品曾40余次在全国、省书法展览中获奖,主要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书法展(精品奖即单项最高奖)、第二十三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群贤奖”等。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黄宝春
他当过40多年的警察,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自上世纪80年代公安部开始举办书法活动以来,屡屡斩获各大赛事奖项,被誉为全国公安书法界的“得奖专业户”;他主张“以画入字,以字入画”,讲究临帖为基,尤擅章草书体,经长年研习自成一家,更凭借章草作品将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书法展精品奖收入囊中,成为福建唯一获此单项最高奖的书法家;他为人随和,却对艺术要求苛刻,追求极致境界,宁可把自己“关起门来读圣贤书”,也不愿浪费时间精力在无谓的社交,不熟悉他品性的人总说他“傲”。
他就是黄宝春,一个从警营走出来的章草书法名家。
日前,福州新闻网《闽都大家》栏目记者应约来到黄宝春的工作室。满目青翠、绿意葱茏的生态园林一隅,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茶香氤氲的小屋,他抿一口陈年普洱,伴着“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的古琴曲,将50多年痴迷翰墨艺术的人生经历徐徐托出。
草书局部
脱去了一身警服,平常喜欢穿着素色马甲的黄宝春更显平易近人。2017年11月25日,首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在福州拉开序幕。四号展馆内,黄宝春精心挑选了20多幅新近创作的书法作品,与“心象重彩”创始人、榕籍著名国画家江爱松共同举办《黄宝春、江爱松书画联展》,迎来不少游客驻足欣赏品评。黄宝春坐在展区一侧,与来访者互相交流对传承章草的看法,说到兴起,不由地现场挥毫泼墨,围观者甚多。
著名书法家、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曾评价黄宝春的章草书作:“更臻凝重、拙朴、典雅、简约……其沉稳厚重、悟道邃深,颇具大家风范,近年在全国诸多展事中,屡有撼人心弦之作,使之更为世人所瞩目。”
从容摘得西泠印社展事单项最高奖
说起获奖,黄宝春淡然一笑:“我没有准确统计过获多少次奖,从数量来说绝对是不少,因此十年前我就不再参加任何赛事了,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年轻后辈吧。”
不过,有一个奖项令黄宝春记忆犹新,那就是西泠印社举办的首届国际艺术节中国书法大展,他从一万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决赛资格,并最终将精品奖收入囊中,这是福建唯一一位书法家获得的单项最高奖。
“其实,我没有刻意地去参加比赛,只是静心地用毛笔去诠释我思想和意念中的每个字而已。”回想起12年前的参赛经历,黄宝春依然显得沉稳自若。
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的西泠印社以金石学蜚声中外,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是海内外研究金石学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素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2005年,西泠印社举办首届国际艺术节中国书法大展、中国印大展、中国画大展作品大赛,征集了海内外名家作品万余件。黄宝春凭借一幅章草作品获得现场创作的决赛资格,包括他在内,全国只有20位参赛者获此殊荣。
“到现场一看,有许多是美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作为警察,我倒像是代表民间的草根书法家。”黄宝春说,他没想到自己能与全国万里挑一的书法高手现场过招,“这太过瘾了,就算不拿奖,也足够难得。”
草书小斗方《性静·情逸》
比赛分为两天,均为现场创作,现场打分。第一天,通过命题创作和自选内容,淘汰十位选手,黄宝春顺利进入次日决赛阶段;第二天,除了“笔试”,还加一堂“面试”,既考察作者的现场创作能力,也细究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综合素养。就这样,心态从容的他发挥出色,最终捧得书法大展的精品奖。在得知他是一名普通的警察后,一位评委在震惊之余,对他说:“你为全中国的警察争了光!”
“松间明月,身外浮云”,从杭州归来,黄宝春挥笔写下抒怀双联,一如既往地晨起临帖,与古人隔空对话,虔诚拜教,“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的辉煌,眼睛要一直向上看,这样才能进步。”
章草苏东坡句
多年来,人称全国公安书法“得奖专业户”的黄宝春还曾先后荣获40多种书法奖项,这其中不乏国家级和国际交流展的奖项,但他最为珍视的还是公安系统自己获得的大奖。到目前为止,黄宝春已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书法、美术、摄影展的奖项。其中,在第三届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书画展览评选中,他的八尺章草长联“为章草开疆穷大地上下,有名著寿世传瀛海东西”为展厅首幅作品,悬于首都博物馆大厅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与艺术享受,并最终获得书法一等奖。
不知疲倦地跋涉在书法艺术道路上
也许,黄宝春注定这辈子要和书法结缘,艺术气息融入他的血脉,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份难以割舍的情缘,来自小学的一位教语文的林老师。
黄宝春回忆,在福州义序中心小学读三年级时,每天下午上课前的四十分钟,林老师就在黑板中画上红色的米字格,写上一个大大的楷体字,让学生们在各自的米字格本上临摹,这算是正课之外的“小灶”,许多学生压根不写,但黄宝春却从重复的练习中找到乐趣,一种对书法的喜爱悄悄萌芽了。
对联行书《寒凝·云垂》
“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书法,只是觉得字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有股神秘的吸引力,让我深深陶醉。”黄宝春对毛笔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甚至看到邻居老人家写春联,都会站在一旁仔细揣摩、默默比划,一呆就是大半天。小学毕业,他被安排到生产队劳动。繁重的体力活没有湮灭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依旧守候着内心那份对书法的忠诚和挚爱。
劳动之余,他被村里外来的画炭精画的画像师所吸引。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炭精画,是中国美术传统文化的瑰宝,适合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达到和照片以假乱真的效果。经常看画像师作画,黄宝春心痒难忍,省吃俭用地攒了一笔钱,买回炭精装在瓶子里,又把毛笔头剪短,打上九宫格,自学画起了伟人画像。慢慢地,他的画作得到村里人的称赞,这给予他极大的动力,让他更加坚定地沿着书画艺术的道路前行。
行书《肥水东流》
上世纪七十年代,18岁的黄宝春成为福州市第一批交警。每天下班后,同事们或选择娱乐休闲,或者选择约会女友,而他却选择窝在宿舍的板床上练字。同事们笑说:“宝春,你直接跟书法谈恋爱吧?”黄宝春一笑置之,转过身又沉醉在自己的翰墨世界里。
茶歇之余,黄宝春说起练字的一桩“趣事”。
当时的环境不如现在,宿舍里连张像样的书桌都摆不下,总窝在床板上练也不是长久之计,他只能把单位的仓库利用起来,白天上班,晚上就点着灯在仓库里临帖。可是,潮湿的仓库蚊虫滋生,练一晚上回去,浑身都是血泡,又疼又痒。怎么办?黄春宝就浑身裹上透明胶,几个小时候后再拆,反复使用,“全副武装”的样貌令同事惊叹不已,说他真是“书痴”。
行书《风静杨柳》
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仲夏时节,骄阳似火,黄宝春时常到公园长跑,汗流浃背;严冬时节,傍晚时分,他坚持冬泳,寒彻骨髓。凭着苦行僧般的“修行”,黄宝春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立象尽意的艺术表达,以及中庸和谐的审美理想,在书法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一个坚持30多年的习惯:每天晚饭后必须散步四十分钟,风雨无阻。
“练书法就像行走在一条寂寞的道路上,排遣孤单,就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不懈奋斗的雄心。”黄宝春还有一颗“不愿落在人后”的好胜心,“我看到好字,就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也能写出来,而且写得比他还好,从艺绝不能服输。”
行书《九重云磴》
采访中,黄宝春说,许多人觉得他比较“傲”,理由是他不喜欢跟风吹捧,“你好我好大家好”,他做不到。心直口快、爱说真话的他确实“得罪”不少同行。但他认为,他的眼中掺不得半粒沙子,看到作品里的不足,他就要提出来,哪怕言语刺骨,也为臻于完美。“不光对别人的作品,我对自己的作品也经常不满意,今天创作的永远比昨天那些获奖的好,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满足于昔日的作品。”
草书《孟襄阳诗》
独辟蹊径追求章草书法古意出奇峰
“我是踏着前人踩出来的路起步的,这样不易迷路;但又不愿一直沿着前人走过的路走。艺海无崖,我必须另辟蹊径,去探寻书法艺术的奥秘。”黄宝春如是说。而他的独辟蹊径,指的就是章草。
所谓章草,即由隶书草化而来,既有草书张扬之势,又有隶书的平和力量,其特点是“笔有方圆、法兼使转、横画有波折、且简率连笔”。由于字体富于变化,难于把控,隋唐时几乎失传,元明时方始复兴,清代却无人问津。到现代、当代,游于书海者虽多,但精章草者鲜有,颇具建树者更是凤毛麟角。
行书《圣作西山》
“章草不仅在汉字学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我们对章草书体的特点、成就及影响进行一些探索,无论对书法史的学习研究,还是书法作品创作,都是有意义的。”黄宝春说,因古意太浓,意难理解,很多人都无法正确认识章草的价值。
在接触章草之前,黄宝春以楷书起家,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已小有成就,但在他自己看来,要和古人对话,似乎还欠缺一点什么。“一位书法家给我指点了迷津,他告诉我,草书里面要是融入章草的笔意,绝对不会俗。”黄宝春豁然开朗,开始不断临摹历代章草名帖,陆机的《平复帖》、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等,“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自由状态跃然纸上,这正是我追求的目标。”
行书《咏花诗·梅花》
对于章草,黄宝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这样生动诠释:“章草是上承古草(篆草、草隶),下启今草,汉字书体史上重要转折点的产物,字字独立,线断意连,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艺术’。进行章草创作,十分注重用笔规范,是作者与笔墨、纸砚对话的过程。这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下笔前要激情澎湃,落笔时则要张弛有度,创作时要怀一颗平常心,亦无大起大落。既要沉着,又要痛快。要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恰到好处地去表现。”
“章草创作常用宿墨、秃笔,用之而得佳作,点、线、面均有独到神秘色彩,百读而不厌。”
“从简牍到汉隶及魏晋草书,从临摹到创作复临摹,为吾习章草之贯一法也。如是往返可不断梳理章草之脉络,扩宽吾之视野,若与艺古前贤佳对。”
“潜心砚田,四十余载;醉心章草,深入浅出。勤勤案几上,孜孜碑帖间,每以平常心,循古人骋怀之味象,又另辟蹊径,畅游艺海;纵此道漫漫,亦上下求索,追寻不息。”
……
楷书《道德经》
多年来,黄宝春还形成数千条类似的创作随想,简明扼要,他取名为《砚边偶得》,编撰成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实践的味道,“给同好、后辈留下只言片语的体悟,或许就能打开一片新天地。”黄宝春因机缘巧合转入研习章草,他说这些心得不仅要出版发行,更在学校、警营、社区、乡村等不同场合传播推广,弘扬传统书法艺术文化的精髓,让书法滋养心灵,礼赞荡漾着“正大气象”之风的时代。
草书《滁州西涧》
【各方评说】
吴震启(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这位将笔法、墨法、章法完美结合的书法家黄宝春,堪称目前国内章草高手,我想他必将成为中国章草最具代表的影响人物之一。
李忠信(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主席):黄宝春同志的书法楷、行、草全面,基本功扎实,特别章草在全国公安独树一帜,几十年读帖,临帖不辍,用笔独到,园中有方,翻转盘旋,古拙跌宕,给人一种朴茂大气之印象。
陈奋武(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余与宝春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乃前辈书家朱棠溪先生高足。其书其人酷似朱老之厚道、率真。因存笔墨情缘,三十余年来,我们过往日频,遂为艺坛知好,同享切磋之乐趣,共探书道之沧桑。宝春从事公安工作四十余年,公务忙碌自不待言,然而他风雨如晦,功执情迷。每猎古帖上品,常作饥餐。其书习欧体、融篆隶,灵性飞动,循魏楷,汇汉碑,化古出新。宝春尤为痴迷于章草,书作凝重、拙朴,俯仰有仪,悟道邃深,颇具大家风范,深得社会及同仁之赞誉。近年来,在全国诸多展事中,屡有撼人心弦之作,使之更为世人所瞩目。
条幅楷书《岳阳楼记》
朱以撒(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宝春的书法比较突出的,章草从单字看是草书,但字与字之间又不相连,章草造型与联系给运动带来停滞。有的书写者不免写得僵化与刻板,但宝春在书写中着眼沉实中的流动,流动中的古朴,这是值得赞赏的。黄宝春长年致力于章草的学习,取章草中质朴浑厚一路,笔调老练苍茫、朴实深沉,有燕赵老将之气概。
章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卢为峰(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黄宝春在当今书坛以一颗平常心审视并呵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激不厉,心平气和地经营着自家的书法领地,不急功近利、不媚俗、不趋时,敦厚质朴,藏秀于内,将所观、所感,化为笔底波澜、胸中素养,从而涵濡自己家法。
章草《焦客出来山带雨》
曾贤谋(花鸟画家、原福建省画院常务副院长):在书法界,黄宝春的章草风格是突出的,从他的书法作品中看的出是几十年探索所形成的艺术个性,从中渗透出孜孜追求传统和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的精神,柔中有刚和坚韧不拔的艺术信念。在黄宝春的作品中,始终是从容不迫的稳定感,线条苍茫高古,雅拙厚重和一种质朴深邃的禅味感,对他的书法审美感觉,深深地打动了欣赏者的心灵,这是黄宝春之所以在福建乃至全国书法界独树一帜的奥秘。
草书《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代表作品】
出版发行《黄宝春书法作品集》《历代书法善字精赏·王蘧常千字文》《黄宝春书法优秀作品选》《黄宝春书法展览作品集》等作品。
本内容分享到:
TOP
版权所有 公安书画融媒体
京ICP备19027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