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界不应把“传统”和“当代”对立起来
发布时间:2019-02-20
在当今书画界,始终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即一谈到传统,好像就很难“当代”;一谈到当代,好像就拒绝“传统” ,俨然把“传统”和“当代”完全对立起来了。也难怪,现实中的确有很多所谓传统派的书画家,根本就不了解真正的当代艺术,对此也漠不关心;而很多所谓的当代艺术家,根本不懂得真正的传统书画,对此也似乎不屑一顾,以至于走传统一路的书画家与从事当代艺术的艺术家,经常“互掐”,彼此“不买账”。其中一些十分偏激,甚至荒谬的观点、言论,严重干扰了大众对传统书画与当代艺术所本该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他们仅站在各自的立场,仅从个人有限的创作经验和体会来进行论说与评判,而没有换位到对方的立场,更没有联系时代背景,以更加开阔、宏观的视野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须知,虽然传统有传统的一套审美习惯和创作法则,当代有当代的思维逻辑与表述方式,它们看似拥有两个不同的文化轨道与认知体系,但并非是完全独立、不相兼容的,相反,很多时候彼此会有参照、有交集,甚至有互相借鉴、融合的地方。而且随着我们对传统的深入了解,对当代的探索建构,传统与当代的这种参照、交集、借鉴与融合的机会和可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我们所认为的创作上的隔阂、矛盾与冲突。无论是经常被提及的“越传统,越当代”的理念,还是“今天的‘当代’就是明天的‘传统’,今天的‘传统’本就是昨天的‘当代’ ”等观点,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传统和当代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内在关联——不会也不可能互不相干、彼此对峙。
因此,时至今日,我们一定不能再用狭隘的眼光与偏执的视角来认识和解决当下的艺术现象及其创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务必要打破固有的知识结构与观念壁垒,用更加开放的、发散的思维和更加包容、尊重的姿态来重新认识艺术、实践艺术。
换句话说,“唯传统”与“唯当代”,都是错误的观点,也都是典型的二元对立思维,不是当下艺术所本该倡导与呈现的真正形态。我们一定要允许不同门类、不同范式、不同观念、不同行为、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等的艺术存在,并尽可能地予以相互理解、接纳,至少不应该互相攻击。虽然传统有传统的底蕴和优势,但也有它根深蒂固的缺点与不足,当代有当代难能可贵的探索和创新之处,但也有它诸多复杂的问题与弊病,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加以分辨、明晰,如何加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有效促进整个艺术生态的健康、和谐发展。
譬如,当下普遍存在着“唯观念而观念”的当代艺术思维,以及“传统至上”“唯技术而技术”等的传统书画创作时风。的确,不管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西方“绘画死亡论”以及现代派艺术的某些理念,对我国当代艺术的影响颇大,对传统书画的冲击和破坏也不容轻视,所以才会导致很多当代艺术家固执地以为“越激进,越当代”“越反叛,越前卫”,从而把当代艺术的“当代性”错误地理解成了所谓的激进和反叛,理解成了与传统形态所完全对垒的、不兼容的东西。殊不知,传统艺术形态中也有着诸多“当代性”的元素和体现,有着足够令当代艺术吸收、采集的营养与信息。
而传统派书画家们,其中有一部分是顽固的守旧派,他们经常会把“传统”挂在嘴边,总爱拿传统作为唯一标尺,来衡量和评判一切形式的艺术创作。在他们看来,传统似乎是万能的,传统的那些法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只要不符合他们所理解的那个“传统”,就认为作品有问题,是“野狐禅” 。而另外一部分,则属于“假传统”类型,他们看似在老实本分地承继着传统,实际上却早已偏离了传统的正常轨道,或者说,仅仅承继了传统的皮毛,更多只是在形式构成上动脑筋、下功夫,对古人、对传统中所重点要彰显和表达的精神与内涵的部分,却没有很好地、真正地加以理解、领会和弘扬,以至于在创作上只会做视觉效果、表面文章,且炫技、弄技之风盛行。传统文化综合修养的缺失,成了当下传统派书画家的硬伤和通病,这也是众所周知、不可否认的事实。
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多做深刻的分析和自我检讨,而不是互相指责、埋怨,更不能有门户之见,有意地设定所谓的艺术“边界”与“领地”而不容其它门类、形式的艺术“存在”和“介入”,那样无异于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也终究不利于问题实质性的解决,以及当下艺术真正的进步与繁荣。
本内容分享到:
版权所有 公安书画融媒体
京ICP备19027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