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翰墨——记温州书画家谢占新
发布时间:2019-03-10
年前在乐清北白象高老庄参加高公博书画创作庆贺活动。始末间隙,我们沿着曲径来到位于庄中的谢占新工作室品茗闲聊,环观木屋四周,其中一书一画尤夺人耳目。书法为其自作诗:“陋室闲居自不群,鸿儒来往亦温馨。安贫乐道君休笑,吾有琴书可比金。”书法属行书,然颇有隶意。可谓浓淡相间,枯润兼之,古朴有序,富于变化,道出心声。画虽小帧,然韵味十足,题为《江南书院一角》,笔墨简洁老辣,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风拂细柳和鸟舞桥边的风景。不久活动开始,可谓各界汇聚,高朋满座。而他却偏偏找了个不显之角坐下,谦谦之风,令人难忘。
谢占新原名谢建新,笔名森月,1961年出生于乐清市,是集书、画、印于一身的实力派书画家,现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浙江省书协会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他受翁垟舅父熏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少年时从唐楷入手,后遍涉诸体,对汉隶尤感兴趣。经过融会贯通和不断蜕变,遂自成风貌。艺术生涯中,又幸遇刘江、余正和金鉴才诸先生,得其言传身教,技艺日臻完善,受到多方好评和赞誉。
谢占新与温州书法界老前辈陈云谷认识较早,两人是忘年交,交谈颇为投契。云谷先生对谢占新书法多有好评:“年富力强,风华正茂,对书画篆刻造诣较深且很敏感,但性情耿介,生无俗韵,喜寂静,沉湎于艺术书籍,颇有学养,谈吐不同凡响,少时从颜柳等唐楷入手,成年了,放弃颜柳,把视线转到汉隶。隶书的优美多变,线条形态,使他一见钟情,产生浓厚兴趣,遂结下不解之缘……特别对‘好大王’及‘二爨’等碑刻亦甚嗜爱,也借鉴造像、墓志、魏晋残纸等率真、自然稚拙气氛,融会贯通,冶于一炉,故他书法面貌,出现崭新姿态。”又云:“占新君的书迹,线质变化丰富,深得汉隶及古代民俗书风精髓,加以墨色枯润变化,韵味盎然,造型古拙脱俗,格调高雅,亦耐人寻味,特别空间把控能力,更见非凡,布局安排巧妙无穷,这与他多年从事篆刻是有联系的。中国的篆刻印面是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点划安排、移位、减笔、穿插穷极神妙变化,引人入胜。占新已经把书法与篆刻融通起来。”
占新年幼即喜欢涂鸦,1980年他居住在单位宿舍,每晚勤练不辍。睡前躺在床上,手指还总是如痴如醉不停地比划着,他老婆看着他那痴迷劲,开玩笑说他走火入魔,无药可救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1年他创办黄华书画学会,担任秘书长。1993年乐清电视台《千里方圆》栏目采访他后播出半小时的专题。1995年他又分别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和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成教学院学习篆刻,静心学习。
谢占新常居黄华、七里港,除了外出写生和必要而少的聚会外,他大部分时间在乐清这方神奇的土地上,这里给了他无限的遐思和创作的源泉。雁山云影,瓯海潮淙;春花秋月、夏草冬雪;滩涂鱼蟹、家园蔬果;街头小景、空谷幽兰。诸如此类,广入画图,尤其是东海风物、农家小景为其深爱,时有佳作问世。谢占新不仅擅长花鸟,亦精于山水。他创作时往往已有成竹在胸,大胆挥毫,小心收拾,浓淡干湿,恰到好处。作品多逸笔草草,率真简洁,奇趣横生,耐人寻味。虽属不同门类,亦如他的一些书法特点,以书入画,笔精墨妙,不入俗套,自成面目。然仔细揣摩,笔者发现他的画汲取了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等诸多名家的绘画营养,师造化、师前人、师己心,遂有所成。身居杭城的乐清籍老画家胡铁铮在微信朋友圈看了谢占新的作品后评价道:“意境、布局、笔墨、书法、印章皆佳,乐清又一大手笔。”话语不多,却精准到位。
谢占新的作品以小幅多见,但小而精到。如他的近作《金秋时节》《江边》,小小画面用笔简洁,对比强烈,意韵生动,使人顿生美不可言、身临其境之感。
多年来,谢占新的书画及篆刻作品曾在多种知名刊物上频频发表,并多次入选国展和各项专业性的地方书画展览,还有多幅书画作品作为重礼赠予国外政要和国际友人,作品还多次被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院校收藏。
本内容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