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擦亮牡丹“花名片”
发布时间:2020-05-12
新华社郑州5月7日电(记者何娟、韩朝阳)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日前闭幕。“五一”期间,移栽的高山牡丹在市内观赏园灿烂绽放,又迎来一波游客潮。
“洛阳是中国牡丹的原生地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从事牡丹研究30年的高级农艺师刘改秀说,她所在的国家牡丹园收集野生牡丹种群和园艺牡丹种群共1362个品种,培育新品种327个。
依托丰富的牡丹资源,洛阳从1983年开始举办牡丹花会(后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经过30多年的举办,近年来,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接待游客保持在2000多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稳定在200亿元左右。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国家牡丹园新装了5G直播设备,海内外游客只需打开手机,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牡丹。”刘改秀说,“豆绿”“魏紫”等珍稀牡丹品种在镜头前纷纷亮相。
洛阳目前有3个大型牡丹种植带,种植面积达36万亩,规模以上牡丹园20个,涵盖9大色系、10种花型、1200多个品种。
花为媒,请进来,走出去。除了广邀天下宾客前来古都赏花,洛阳牡丹每年都出省参加展览。
位于洛阳老城区邙山办事处的土桥村,牡丹产业起步较早,从业人数众多。“村民从1982年开始规模种植牡丹,逐渐掌握了反季节牡丹催花技术。”68岁的土桥村村支书卫相前说。
老城区现有86个催花大棚,为花农增收3200余万元。反季节催花牡丹最受欢迎的时节是新春佳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是催花牡丹的主要销售地。
除了“赏花经济”,洛阳牡丹产业链不断延伸,牡丹籽油、牡丹食品、牡丹瓷、牡丹画等深加工产品和文创产品层出不穷。
截至2019年,洛阳牡丹深加工企业共有28家,产品种类有240多个,各项专利345项,牡丹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已突破280亿元。
本内容分享到:
版权所有 公安书画融媒体
京ICP备19027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