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公安书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动态

我的学书之路 | 钟昌耀

时间:2020-06-09 13:59:32  来源:钟昌耀  作者:钟昌耀
分享到:
   

  5岁时,父亲送我进私塾。私塾设在附近的古庙里,老师中等身材,身穿蓝色土布长衫,头戴瓜皮帽,满脸岁月沧桑,花白的山羊须在胸前飘荡,乡人称他为曹老夫子。我每天背着祖母缝制的书包上学,包里装着一本土纸字本,一支毛笔、一个墨块和一方石砚,加上一本木版刻印的唐诗册。
 

  私塾只有十多个学童。上课时,先在字本上折成宽约3公分的格子,由曹老师在每行的顶端写下范字:一二三,上大人,尔小子,佳作人……学生们便照着老师的字逐字逐行地写。此刻,曹老师正襟危坐于讲台之上,间或走过来看着我们写字。他满脸严肃,手执竹鞭,令人不寒而栗,那敢调皮捣蛋,乱说乱动。有时老师因为方便什么的离开教室,气氛立即活跃,待到老师回来,又赶快回到坐位。

 

  每隔三五天,上一次唐诗课。曹老师摇头晃脑吟诵之后,便教识字,再简要讲解,然后学生们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顿时,教室内一片童音嘈杂。

 

  私塾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一个字:严。每天下课前,曹老师坐在讲台上,逐个检查学生的字本,或背诵诗文,倘在字本上乱画或背不出诗句,曹老师决不留情,轻则敲 “科砖”(手指弯曲敲打头部),重则挥教鞭抽打,若继续俏皮,即罚站等家长来领人,再不服管教便退学了之。

 

  到了7岁,进入渠县清溪小学,读国语 “大狗叫,小狗跳”,写字也改用铅笔。然而在父亲的严管下,课外时间仍然继续在家坚持学习毛笔字。父亲是中医,晚年成为乡里一方名中医。由于祖父早逝,家道贫寒,他虽仅浅涉四书五经,却读过大量医理汤头之类的书,又常用毛笔开处方,所以,深知文化的重要,也十分重视对当时唯一的儿子的我的文化教育。

 

  两年私塾时间不长,却在如同白纸般幼小心灵中,深深刻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在漫长岁月河流的冲刷下,不但没有淡化,每当风雨相宜便茁长成势,越发地张扬。

 

  稍长,便到60华里外的县城上中学,18岁离乡入警,从此辗转于渠渝雅康,再也没有条件静心练毛笔字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上世纪60年代中期,风暴骤起,机关瘫痪,每天无所事事。时值盛年,我又是个闲不住的人,四处打听购得一本上海东方红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手稿十首》,如获至宝,便潜心临习毛体草书。不久买到一本刘炳森以隶书体书写的毛主席<<为人民服务》,我又以此为范本,开始了对隶书的临习。

 

  这一时期,对于国家是一场灾难,而就我个人而言,却是一段难得的学习毛笔字的宝贵时光。在以后的较长时间里,我都热衷于草书,其根源便始于那时所学的毛体草书。

 

  我积极响应 “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每天按时到甘孜州公安局上班。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没有任何干扰,而且笔墨砚齐备,练字的废报纸更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可以随意挥洒。虽然无老师指导,也不懂笔法结体,然而,书法毕竟是用毛笔写字的功夫。断断续续经过几年的努力,感觉久违的毛笔渐渐得心应手,兴之所致,笔走龙蛇,沉醉在毛笔书写的快乐之中。

 

  有时也抄写大字报,接着机关写大字的任务也落到我的笔下。那时,每当发表毛主席重要讲话或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以及节日,都要抬着大标语、敲锣打鼓上街游行,还要经常在墙上刷标语,此等事宜有关部门都责成我办理。我写大字的功夫,就是在那时开始练习的。

 

  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结束之后,依然警务倥偬。每当回到机关写报告或做总结计划,我都坚持用毛笔起草,有一种与久违的朋友重逢的快乐。

 

  年及知天命之年,我从治安科调到公安文秘和政策法律研究部门,结束了几十年雪山草地奔波的警务外勤工作,坐办公室的时间多了,写毛笔字的机会也多了起来。随着时间推移,我在政法公安系统也小有名气,单位上需要写毛笔字的时候,我那一手并不怎样的字却派上了用场,我也因此坚定了继续学习书法的兴趣和信心,却苦于无人指导,临到退休,机会终于到来。

 

  上世纪80年代末,公安部提出增强公安工作透明度,遵照泸州市公安局党组的决定,1991年10月<<泸州公安报》应运而生,我被赋予主持报社工作的重任。公安报的创建,树起了泸州公安新闻宣传和公安文化建设新的里程碑,也为我的诗书画学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因为公安报的活动,公安机关与市文联、诗书画院、作协、书协等部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我也因此与文艺界人士萌生了友谊,我的书法老师陈天啸、余安中就是这样认识的。

 

  陈天啸,蜀南著名诗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当时他是市老年大学书法研究班老师。我退休后,在他的引荐下,1994年3月进入他执教的书研班至2002年老师去世,在他面授下学习书法历时8年。

 

  书法的本源是中国古典文化。陈老师沉湎于中国古典文化和书法数十年,强调先文后墨作书家,作字常标撰并书,极力倡导自撰自书的江阳书风,他的书法作品和书写出版的颜楷千字文,深得欧阳中石教授首肯。

 

  那时我对草书情有独钟。陈老师告诉我,楷书才是书法的根基和基本功。苏东坡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于是我把草书学习停下来转而学习楷书。

 

  在陈老师的指导下,8年间我认真临习了<<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和<<张迁碑》。按老师要求,每天临透三五个字,所谓透就是临十遍二十遍,先对临,再背临,写像,记牢,重在练笔。接着又指导我临习于右任草书,孙过庭<<书谱》和王羲之<<十七帖》。

 

  陈老师上课,讲书法,也讲诗词、讲艺术、讲人生,引经据典,作诗撰联,内容丰富,妙趣横生。一次他在病中,我去探望,他说:书法不能离开生活,因为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又说:书法是人的情性、人的追求、人的学识的展现。 “点画是对生命的摩仿,结体不失动态的平衡。”——这是他亲身经验的总结。

 

  只要是他的课,我从不缺席。听他讲课从执笔运笔、间架结构知识,到章法布局、墨色变化以及书法欣赏、判断标准认识,乃至诗词创作知识,都是前所未闻。至今我还珍藏着他讲课时我记的4本笔记。

 

  陈老师之于我,亦师亦友。他爱读我主编的<<泸州公安报》,欣赏我的散文,加之他的老伴书法家孙祥屏与我是渠县老乡,平日过从甚多,饮酒品茶,交流投机。可惜2001年他突患不治之症,2002年初病故。他病重弥留之际,我常去探望,他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一定要把楷书写好。有一次他要为我题字,孙老师和我扶他站起来拉动浮肿的双脚,走近书案,略加思索,在四尺对开宣纸上写下一联:

 

随物赋形无施不可,

 

游心于艺体道斯精。

 

病中撰此联与昌耀共勉

 

  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这是老师的遗嘱,是教导,是期望,至今常温,不敢违背和懈怠。

 

  几乎在同时,又一个学习书法的十分宝贵的机会到来。如果说,在陈天啸老师指导下,那几年是我学习书法走上正轨的奠基时期,那么,这些日子便是我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使我的书法知识进入了提高阶段。

 

  2001年7月22日上午,突然接到孙勇的电话:经市书协研究决定,通知你明天到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第四期临帖培训班参加培训。

 

  本期省书法培训班在泸州开办,地点在市委党校大礼堂。虽然教室简陋,教学条件很差,教师阵容却很强大,由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书协主席何应辉任班长,副主席张景岳和川内书法家戴耀、洪厚甜、刘新德任老师。从周一即7月23日上午开学,至周六28日结束,采取老师讲课与课堂书写示范相结合、书法知识学习与实际书写相结合的方法,上午、下午、晚上全天上课。

 

  主管我们小组的是中国书协理事洪厚甜老师。周一开学典礼之后,在小组讨论会上他开门见山,直击主题。他说:书法,重在用笔。下笔就要注意快慢节奏变化,点画形态变化和相互关系。要分析古人以怎样的笔法去表达感情的。他希望我们通过这次培训,认识自己,明确方向。

 

  第二天全天都是何应辉主席上课,上午作现场书写示范,下午讲课。他着重讲书法用笔,从方圆、疾涩、顿挫、使转、沉着痛快、内擫外拓和中侧锋的用笔变化,到凝练遒劲、婉转秀丽、刚坚有力、古朴苍茫的不同风格,深入浅出,精微通俗。他认为,学书法先唐楷后北碑、或先碑后帖,均无不可,他特别强调汉碑临习。他说,打下汉碑基础,以后学北碑、唐楷都好办。他认为,初先临帖大小以二至三寸为宜。他对书法线条的基本要求是:力强,气厚,势活。我对这六个字感受特深,认为具有经典意义,时常用来指导临创,检验拙作。

 

  随后几天中,戴耀老师讲了临帖。他说,临就要玩,玩什么?玩笔法。多读多看,深入体会,反复玩味,注意点画行距变化,笔锋轨迹变化。第一步要形似,点画结体要临像记牢。突出重点,博览约取。他强调注意体势,即外形架结。形是静态,势是动态,古人论字,以势为先,首先要识势,才能取势、得势,以形成美感,展现个性。张景岳老师着重讲蔡邕九势,进一步阐述了笔势的的含义,强调笔势笔法,势须遵法,反过来又通过法体现势。书者笔势的个性色彩,造就不同的风格。他还着重讲了草书的用笔、笔势、体式和章法。

 

  学习结束前,我写了3幅不同书体的字,戴耀、洪厚甜、刘新德三位老师,仔细评点,指出得失。老师们认为,我的草书基础稍好一些,但要注意变化、节奏感和行距以及牵丝的处理。张迁碑的方笔、张黑女的碑味,在逐步形成。这使我增强了信心,获得了力量。

 

  短短6天时间,使我懂得了许多书法知识,明确了继续学习书法的努力方向,更重要的是端正了学习书法的态度。我在日记上记着:

 

  2001年7月25日,星期六,天晴,c38度

 

  近一个月来,泸州一直没下雨,气温近40度。我每天在烈日下赶公交车或步行从灯杆山到3公里外的市委党校参加书法培训。临时作为教室的大礼堂内,只有几把电风扇,每天,老师们和来自四面八方的七八十位同学,冒着酷暑、淌着大汗,从早到晚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教学。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23日何应辉老师在课堂作示范书写。同学们争先恐后观看,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将老师围住,电扇的风一丝不透。何老师大汗淋漓,同学们不断递给碑帖,老师不停地作临习示范。从上午9点到12点、下午3点到4点半,一直站着书写。写完字,又紧接着讲课。作为当今国内一字千金的书法大家,对书法事业如此认真。使我看到了一位当代书家的诚挚情怀和过硬作风,看到了四川书法的希望。想想自己,刚刚起步,还须一丝不苟地刻苦学习,坚持临创,不敢懈怠!

 

  2002年,市老年大学书研班由诗人、著名书法家、被誉为泸水书魂的余安中老师执教,有一次我用四尺宣对开临习的王铎<<行书临再芝园五律诗》,受到余老师点赞。从此,在余老师引导下,我又开始了王铎行草书的临习,常临不懈,己坚持多年。此期间,还向林绍基老师学了篆书。我还利用教书法的机会,边教边学,以教促学,临习颜楷<<多宝塔》8年。

 

  王铎说, “书未宗晋,终入野道。”追求古朴意境,至关重要。近些年来,我除了临习二王、米芾和黄庭坚、祝枝山草书,重点临习了《张猛龙碑》。广泛涉猎,重在品悟。

 

此后我和余老师虽然都离开了书研班,但是通过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以下简称老研会)活动,或书法沙龙雅集,或登门请教,直到2017年7月余老师病故,在漫长学书的道路上,他都是我的指导老师,给予我宝贵的教诲、支持和鼓励。

 

后人称王铎 “一日临帖,一日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坚持临帖,还须临创结合,我认为创作是更重要的学习。每遇爱国颂党的征稿,我都撰诗作书参加。从上世纪末至今,我参加全国和省市的书法展赛活动140多次,作品6次在全国老年书画入展获奖,10多次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展出,被全国多家博物馆收藏,编入多种集子。这既是对个人学习书法的促进和检验,也是对品悟书写的实践。因展赛成绩,我被吸收加入省市书协、省市和中国老研会成创研员。20多年来,我还先后订阅了中国书法、书法杂志和书法报,至今还继续订阅着中国书法报、中国书画报,还购买名家书写示范光碟,观摩学习。

 

我学习书法圆儿时之梦,作为退休老警察也为服务社会、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奉献绵薄之力。从上世纪末开始,我长期担任四川省老研会常务理事,泸州市老研会副会长秘书长,西南医科大学宝山诗书画院副院长,还应聘担任少儿班、大学生研究生班和老干部书法培训班书法教师14年,受教学生数千人。被评为 “四川省老年书画活动先进个人”、 “泸州市离退休干部增添正能量先进个人”。现在仍担任市书协顾问,市老研会顾问,《泸耆艺苑》主编。

 

繁荣公安文化更是义不容辞。2003年4月,我参与发启成立泸州市公安警察书画研究会任副会长。多次参加公安系统书画展,获公安部中国书协第三届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书法美术展优秀奖,获全国离退休人民警察书画展特别创作奖。4次参加省公安厅省书协展事入展并获奖。近些年坚持参加市公安110活动为民写春联,参加公安文艺兵活动送文化下乡。

 

如今年及米寿,身心尚健,依然临池不辍。晚霞与艺苑辉映,翰墨和诗文交融,生活快乐充实。

 

2020年5月25日

公安情怀不老,艺术之树长青

泸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市警察协会主席易强

 

  翰墨润警营,重彩写华章。今天,在钟昌耀同志入警70周年之际,他的首次个人书画作品展与大家见面了。它像一缕春风,为泸州警营文化送来了盎然的生机,也像是一朵鲜花,盛开在酒城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景之上。

  钟老1950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履职于西南公安部、西康省公安厅、甘孜州公安局、泸州市公安局。他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公安事业。在繁忙的公安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写调研文章,写纪实散文,练就了一手锦绣文章和漂亮书法。尤其是退休后,更是钟情于书画诗文,老有所为,让生命的晚霞放射出绚丽的光彩。20多年来,钟老潜心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书法的研究,感悟到了书法典雅而又丰富的艺术内涵,泼墨挥毫之间,不仅陶情冶性,而且臻雅脱俗。在怡然自得的退休生活中创作了一批反映公安民警思想情怀的书法作品。

  钟老是泸州市公安局原办公室主任、原<<泸州公安报>>主编。在职时的敬业和执着为我们后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影响了一代人。钟老的这种优良作风在退休后的书法研习中同样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紧随传统,遍临诸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书法气质和韵致上,给人一种清丽逸雅、风韵流美的艺术享受。这次展出的80余幅书画作品,都是钟老在传承经典之上的创新之作,较为全面的展示了钟老的书画创作水平。作品形式多样,五体俱全,得楷书之雍容、融行草之灵动、铸魏碑之风骨、入篆隶之儒雅。融合求变,知书达理,人文气息高雅,艺术内涵丰富。展现了作者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才华。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位老公安怎样竭尽全力深入民族艺术的源头,探寻书法艺术在自己笔下的各种可能。

  书法是一项传承久远的事业。人们普遍认为,我们已经无法继续在这部历史中书写新的辉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可能的世界。钟老的书法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他以其卓越的艺术实践和优良的道德操守成为泸州公安文艺界学习的典范,并必将对警营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祝愿钟老公安情怀不老,艺术之树长青!

作者肖像.jpg

 
钟昌耀,男,汉族,1932年6月生,渠县人。泸州市公安局原办公室主任、原《泸州公安报》主编。
 
1950年1月入伍,不久进入西南公安干校,履职于西南公安部、西康省公安厅、甘孜州公安局、泸州市公安局。退休后钟情书画诗文,著有论文集、散文集、诗词集、书画集六部,编著书刊20多种。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省散文学会、省诗词协会会员。
 
5岁入私塾,近30年系统习书,临池不辍。参加展赛百余次,获公安部中国书协全国卫士之光展优秀奖,全国离退休警察展特别创作奖。被聘任少儿、大学生、老干部书法教师16年。
 
泸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顾问,《泸耆艺苑》主编。曾长期担任省老研会常务理事、市老研会副会长、西南医科大宝山诗书画院副院长、市公安民警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1.JPG
 

20.jpg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