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养育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服务时代发展 内容提要: 根据书法艺术与中国社会进程的关系,把书法艺术划为三个阶段(即(一)书法艺术孕育形成期;(二)书法普及期和书法艺术成熟期;(三)书法实用功能衰减期和纯艺术功能上升期)。以《中国书法十忧》的调侃形式说明拯救和传承书法艺术的必要性,进而阐明发展和传承书法艺术要高站位、重理论、强基础、建机制和善投入的五要素。作为书法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为之服务:必须摸准时代脉搏,融入时代精神;必须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必须容纳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成长的沃土。书法艺术无疑是系列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求书法艺术必须为时代发展服务。 一、书法是时代养育的艺术瑰宝 中华民族文明史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的组成。她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书法作为最基本的载体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都无法比肩的。正如中央美院教授钱绍武所讲:“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与核心。(1)”根据书法艺术与中国社会进程的关系,我把书法艺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书法艺术孕育形成期。古有仓颉造字说。实际上,文字的诞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社会实践过程。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寻求生存的过程中,就以最朴素的“书法工具”形象地记录或描绘自然现象和劳动情况,这是文字和书法的孕育过程。经过整个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以象形字为主的甲骨文和钟鼎文发展成熟。今天看来,这些文字(尤其是钟鼎文),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但当时作为奴隶的最广大劳动阶层却很难有系统学习和使用的机会与权力。人类集体智慧的文字成果,成为以奴隶主、巫师为代表的上层社会统治和奴役劳苦大众的工具。 第二阶段----书法普及期和书法艺术成熟期。具体地讲应是封建社会开始至计算机诞生这一相对漫长的时期。国家统治阶层为了战争胜利、国家强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鼓励各级管理者乃至人民群众学习文化。书法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际交流的基本技能;一代代文人墨客在满足实用的同时,为了追求书写方便,为了追求美的创造,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探索。篆、隶、草、真、行五大书体成熟的同时,书法艺术也不断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峰。秦朝统一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李斯为代表的政治书法家以秦篆为基础,统一了文字---小篆;汉朝疆域广阔、经济繁荣,完善了雄浑厚重的隶书;晋朝,士大夫追求恬淡、安逸的雅士生活,书圣王羲之便写出了儒雅飘逸、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千古名作----《兰亭序》;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打造出颜、柳、欧阳等法度严谨的楷书大师和张旭、怀素等狂草书家,也养育了孙过庭、张怀瓘等书法批评家;两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倍受社会宠爱,于是有了苏、黄、米、蔡等技法鲜明的时代书家……回望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高峰和“名星”的诞生,都与其时代的变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哪件书法作品会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而成为传世佳品。 第三阶段----书法实用功能衰减期和纯艺术功能上升期。现代书写工具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对我国的书法带来颠覆性的冲击。在短暂的几十年里,不仅硬笔取代了国人使用数千年的毛笔,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又使硬笔书写功能迅速衰减;不仅以毛笔书写的法律文书、书报刊物和政企文件不复存在,而且用毛笔写文章、写书札、写信函者也极鲜见。 在这期间,书法实用功能虽然锐减,但是纯粹的艺术功能却相对突显出来。正如书协主席张海先生所言:“书法作为艺术……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 首先,书协组织迅速走向健全。1981年中国书协建立后,各省市县书协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甚至一些单位和行业也成立了书法家协会。其次,书法爱好人员众多。目前仅国家级书法家会员已经突破万人,其他书协会员及书法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第三,书法作品行情普涨。随着古代书家的作品价格屡创新高,当代书家也搭乘“顺风车”,有的润格从几十元飙升到数千元。第四,书法传媒品种多样。除传统的书法报纸、杂志平面媒体应有尽有,电视、电子、网络的书法艺术传播功能更是后来居上。第五,书法展赛层出不穷。从中央(国家书协)到地方,从行政区划到行业管理,从老年到少儿,各类书法展览、竞赛激发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和创作热情。第六,书法艺术已经走出国门。中书协举办的“中国书法环球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两年前,我以自己书法作品赠与两名来访的瑞典朋友,被他们称赞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礼物。这说明中国书法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完全可行的。 二、拯救和传承书法艺术是当代国人必须担当的时代责任 书法既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何谈拯救呢? 目前的时代,是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兼容的时代;是市场经济强劲支配社会关系、审美观念的时代;是电子媒介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的时代。随着书法的实用性迅速消亡,书法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能是历史文化遗产。在具体的书法界,来自“上级”的政治任务,来自社会的人际关系,来自个人的功利思想,使书法教学、书法创作、书法批评以及书法审美都蔓延着浓重的浮躁情绪。好像传统的川剧,丢掉文化之魂魄,只能在舞台上“变脸”。去年四月,我在博客中写了《中国书法十忧》: 一忧作品影响坏,无碑无贴只求怪; 二忧市场丑事多,点“石”成金靠炒作; 三忧创作追时髦,人体作笔更弄潮; 四忧会员多如韭,一砖砸中数“家”头; 五忧展赛名目多,所有招牌都姓“国”; 六忧评奖跟风走,“创新”旗下只选“丑”; 七忧培训烂如癣,铺张宣纸就赚钱; 八忧老师脸皮厚,不写不练只靠“诌” 九忧理论学术浅,拼凑古论撑门面; 十忧教育改风头,丢掉国粹拼“网游”。 该《十忧》虽属调侃,但引起诸多网友的共鸣,说明拯救和传承书法艺术应该成为当代国人的历史担当。 首先要高站位。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文化的支撑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雄起腾飞。书法艺术保卫战绝不是中国书协扛大旗,一些中老年书法爱好者挥笔呐喊所能取胜的。国家应制定政策法律,把书法艺术和其他传统艺术的传承一起提升为国家战略,用中国书法艺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其次要重理论。中国书法是群众艺术,是抽象艺术。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和实用的书法理论非常重要。在日本,书法被称作书道,是一门规范的学问,理论相对健全。而我国虽有一些理论文章,但非常零散、空洞、肤浅。这也是造成书法传承弊端和诟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必须组织专门学者和调动社会积极性,研究书法艺术发展史、书法艺术现状和书法艺术发展方向,尽快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当代情况的书法艺术理论体系,比如书法史学理论、书法美学理论、书法普及教育理论、书法批评理论、书法创作指导理论……用以指导书法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方向。 第三要强基础。书法艺术是国粹中的国粹。但全国中小学校都不设书法课,说明我国教育内容极不科学。丢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而单纯追求“升学率”,对中国的文化是舍本求末,是人为造成的“民族文化失血症”。我们必须大声疾呼:政府应当把培养书法艺术等文化人才作国家发展、地方繁荣的重要指标;要改革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在所有中小学校开设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课,以此作为繁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彻底解决书法艺术队伍后继无人的迫切问题。 第四要建机制。目前戏剧、音乐、影视、美术和杂技等艺术门类,都有较为专业的团队和培养、管理机制。但书法艺术没有,只能像钓鱼、桥牌等协会一样,散兵游俑式地自娱自乐。比如,书法家协会的入会机制就很不完善,部分国家级会员或者仅是“写字匠”或者只是“空谈家”或者……政府有责任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培养和打造专业和非专业的书法艺术队伍;建立规范的书法艺术展览、比赛体系,制定评奖标准和奖励机制,使广大书法工作者安心工作、安心教学、安心创作。 第五要善投入。近日媒体曝光某地或某些行业“三公消费”数目大得惊人。但各地书协每年组织一两次展出活动,还必须书法家用作品兑换展场租用费和装裱费。国家和地方应制定预算,拿出专门的资金支持书法艺术发展事业,才不愧我们所处的时代,才对得起为我们留下灿烂文化的列祖列宗。 三、书法艺术要为时代发展服务 目前,部分有影响的书法艺术批评家,闭门造车地空谈书法传统的继承;空谈笔法、字法、章法的创新;空谈临摹古碑古贴的重要性等陈词滥调,没有一点儿时代感。书法艺术批评好像为书法爱好者举办展赛前培训。某些书法创作人员为了获奖扬名,深藏书屋,标新立异,不厌其烦地描摹勾勒、拼接装潢和仿古做旧,致使部分参赛作品甚至获奖作品,好像穿着五颜六色裙子的钟馗,不伦不类,严重误导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方向。殊不知,清朝初期的石涛就提倡:“笔墨当随时代”。在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书法艺术要为时代发展服务的观念尤为重要。胡锦涛在八次文代会上指出:“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本质,文艺才能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一)为时代服务必须摸准时代脉搏,融入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后在全国兴起的“书法热”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但这种热,是成千上万书法爱好者“玩”热的。试问哪个地区,哪级政府把培养文化人才促进文化发展像经济指标一样去考核官员了?试问有多少书法工作者,书法理论家,书法创作家把书法艺术作为繁荣祖国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来实践了?更何况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急功近利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工作者。书法艺术滞后时代的发展就成了现实。面对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面对世界文化交融的洪流,书法工作者尤其是书协领导者和书法批评家,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传承和繁荣书法艺术的历史责任: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书法艺术发展方向;用书法艺术传播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用书法艺术弘扬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的时代精神。广大书法创作人士不仅要写传统的诗词歌赋、名言佳句,更要注重反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站在时代高度审视书法理论,才能把握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摸准时代的脉动研究书法创作才能写出具有感染力的时代作品;紧跟时代步伐开展书法活动,才能推动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回顾中国书法的传世佳品,每件都铭刻着时代的烙印。没有安史之乱,没有侄儿的牺牲,就没有颜真卿悲壮激愤的《祭侄文稿》。没有中国的解放战争,没有渡江战役的胜利,就没有毛泽东那气吞山河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为时代服务必须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 书法家表现个性、创作出独具风格的作品,符合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思想。如果在“创新”的幌子下,展出的作品是一味的丑书、怪书。人民群众肯定不想看、不敢看、也看不懂。而组织者和评委乃至某些国家级“大师”仍然以艺术高于生活自居,大言不惭地美其曰:古朴、稚拙、高雅,批评群众不懂艺术,极力宣扬形式至上,技法优先,我们的书法艺术就脱离了人民群众,脱离了发展的正轨。胡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上指出:“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就要求各级书协领导、书法批评家、书法创作者,必须要放下架子,走出书斋和办公室,走进百姓生活,深入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投身于具体的现实活动之中;了解工人、农民、干部、战士以及国际友人到底喜欢什么书法作品;怎么评价书法展出。实际上,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文化欣赏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些见解非常到位;有些人的书写水平比国展中获奖人员还要高。只有我们真正了解老百姓,带着一种朴素的纯真的感情去创作、去评奖、去谈书法批评,我们的书法作品才具备时代的精气神;书法风气才能真正和谐;书法展出活动才不至于出现开幕式一结束,整个大厅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早在唐代,书法批评家张怀瓘就主张“书法直师自然”。其“自然”应当包括山水风雷等自然现象,更包括人类各种实践活动。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既不是在书房创作的,也没有经任何组织评奖,而是王羲之与朋友 “修褉雅集”活动的真实“写生”。 实际上,书写形式也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贴近实际之说。依照传统,一些尺牍、手札和扇面等小幅作品受文人墨客和收藏爱好者的青睐。随着人们办公环境、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居、办公、会议和接待场所,甚至交通工具都需要书法作品来装饰,以提高文化品位。所以,以横幅、中堂、对联形式出现的榜书更受人民群众欢迎。 (三)为时代服务必须容纳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潜心临摹古代大家的经典作品是书法工作者,尤其是书法创作者的必修课、基本功。但是,掌握了古人的笔法、墨法、字法和章法,就是书法艺术家吗?就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吗?不是!这充其量是写字匠,不是书法家,更不是书法艺术家;只有继承,没有传承,更没有发展。书法是书写行为,更是文化行为。书法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甚至品行道德的支撑力才能上升为书法艺术。试看历史上的书法“巨星”,哪一位是单纯的书法家?李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毛泽东……他们或是政治大家或是文学大家,或是哲学大家,或兼而是之。历史上肯定有许许多多的书写能人未能彪炳史册,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少政治、哲学、人文、自然或理论的科学支撑而被历史淹没。因此,当代书法工作者、在练好笔法、墨法、字法和章法基础课的同时,还必须吸收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营养,书法艺术才能继承传统,才能为时代服务,才能创新发展。 首先,书法艺术要与传统文化精华有机结合。中国文字史、中国美术、诗词歌赋、传统美学、音乐舞蹈和伦理道德等,都是中国书法的姊妹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书法工作者在继承前人优秀技法的同时,必须从其他艺术中吸收营养,提高审美能力、拓宽艺术视野、丰富书法内涵。 其次,书法艺术从创作到欣赏都浸润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表面上看,中国书法就是纸和墨结合形成的点与线,是最简单的艺术门类,但却变化万端:静如止水,动如狂飙,疏可走马、密不插针。笔法的提按、顿挫、疾缓、方圆;墨法的浓淡、干湿;字法的大小、欹正、宽窄;章法的承转、争让、疏密,无不体现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无不熔铸哲学的审美内涵,无不折射哲学的时代精神。所以,书法工作者应该上好哲学这一课。 第三,书法艺术要以宽广胸怀接纳现代科技。电子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应运而生;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动使形形色色的泊来文化走进国门。中国书法艺术与现代科技,世界文化相互交融,成为大势所趋。书法艺术必须敞开胸襟。书法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搭建国际、国内书法教学、交流、展览的平台,不仅让更多的中国人关心、重视、爱好和参与书法事业,也让中国书法艺术真正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的书法艺术,增强我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同时,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理念和价值取向,都为我国书法艺术繁荣发展提供了学习、借鉴和参考的素材,为我们全方位审视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观念。我们必须善于取舍,广纳营养,执着追求。 此文成稿之时,适逢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制定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书法艺术必须踏准时代节拍,与时俱进,才能走向繁荣发展的健康之路。(范国盈) 注释: (1)参见吴为山著《论写意雕塑》; (2)参见《电脑信息时代,中国书法出路何在?--张海访谈录》; (3)详见胡锦涛同志在八次文代会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