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幼喜爱书画,80多年来孜孜以求,不管顺风逆境,始终不离不弃。
他的足迹遍布秦巴山地,汉水源头,嘉陵江畔。
他用丹青为家乡山水立传,作画万余幅,有的漂洋过海传入异邦,有的被国内博物馆、档案馆收藏,更多的则藏于民间。
他是当代宁强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
一
1931年11月8日立冬这天,赵世钧出生在陕西省宁羌县(今宁强县)胡家坝一户小康人家。胡家坝位于宁强县城的东端,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尤其是文风炽热,文化氛围浓厚,戏曲、民艺、书法、绘画,代有人出。街上大部分人家门楣上都有匾额,均为当地高手题写,每一件都堪称优秀的书法作品,这对赵世钧以后迷恋上书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6岁时,赵世钧入学读书。因为曾祖父和祖父的字写得很好,所以父亲从小就要求他也要练一手好字,规定每天写两个时辰大字,若完不成必定挨打受罚。
除了写字,父亲还叫他学习画画。那时,常有民间画师各地周游。一天,从四川来了一位叫杨英的画师,父亲就请到自己家里,好次好喝供着,住了两个月。杨英的画多为传统程式,有梅兰竹菊,有花鸟虫鱼等,很多都是民间艺术经典。赵世钧天天看他作画,看人家墨分五色,形象生动,很是羡慕。杨英在赵家画了很多,让赵世钧仔细看,认真学。
一次,一位民间艺术人来到赵家,带来了一套石印版的《芥子园画传》,见赵世钧很有绘画天赋,便指点他从梅兰竹菊练起。“虎竹雪地梅花五,鸟过沙滩竹叶三。”这歌诀就像烙印一样印在他幼小的心里。
二
1943年,赵世钧到宁强县立初级中学读书,遇到了人生第一个美术老师陈翰青。陈老师擅长花鸟,山水画用笔苍劲而潇洒,上课时间并不多,但每一节课赵世钧都有收获。陈老师说,把大自然的美景,用画笔描绘在纸上,带给别人一种喜悦,这就是美术。
初中毕业,赵世钧考取了汉中联中。联中设有美术课,美术老师很多,有王大平、叶访樵等名师。从此,赵世钧开始了用毛笔、宣纸学习花鸟、山水的历史。高一时,学校举办了一次美术展览,赵世钧的习作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人们先认识了他的作品,然后才认识了这个山里少年。这个个子不高的山里孩子,竟然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同学们不由得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1949年,赵世钧回到家乡。1950年,赵世钧和10多位同学一起赶到县城参加教师学习班。结业后,他到胡家坝小学任教。后来又回家参加农业劳动。不管生活多么艰难,赵世钧心底对图书绘画的热爱从来未减。他省吃俭用,用牙缝里抠出的钱,订阅《人民美术》,从中获得精神的慰藉。
赵世钧能写会画,当地区公所、乡政府经常叫他去帮忙刻蜡版。1958年夏天,赵世钧被邀请到宁强报社担任排版、美工工作。在报社,除了工作,他抓住一切业余时间练习绘画,兼学素描、速写、图案装饰等。
1962年,32岁的赵世钧调宁强县剧团任美工兼剧本创作等工作。绘制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宣传画,还绘制了《党的好儿子穆国俊》等20多本连环画。
上世纪70年代,宁强县文化馆经常邀请著名书画家方济众来馆授课。赵世钧去文化馆听课,再次唤醒久违的国画情结。方济众一共来宁强4次,赵世钧被这个人吸引了,国画的大门向他敞开,方先生把他领了进去,此后,他就专从国画。
1981年,赵世钧调入文化馆任专职美术干部。此后7年,他没有一天离开书画。他总是忧心,感叹着光阴易逝,人生短暂。他说,过去,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不能进入专业院校正规学习,底子本来就薄,只有下苦功夫,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方能弥补一二,除此别无他法。
三
赵世钧说,他没有太多的欲望,比如升官,比如发财。但是,他也有痛苦、困惑,就像一条蛹要化为一只碟,必须咬破茧子,咬破了就是一种脱胎换骨,咬不破就只有老死茧中。
所以,他非常希望走出去开阔眼界。
改革开放初期,物质匮乏,到一趟大城市很不容易。在南京他住2块钱的旅店,在北京他吃最便宜的饭菜。他有幸去看画展,见原作,看在印刷品上看不到的精妙。原来的迷惑,豁然洞开。
中国画的学习方法重传承,像老师学,在生活中实践、感悟。赵世钧感到这一天对他来说有些晚了,但这时他已经有了相当的生活积累,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对绘画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2001年,汉中市应邀组织40余人的代表团前往日本初云市访问,赵世钧作为文化代表团成员随访。汉中向日方赠送的礼品,就是赵世钧绘制的国画《和平友谊长存》。在日期间,来索要中方书画的人依次排队,热情很高,精美的书画作品令日本书画家赞赏不已。
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和积淀,赵世钧成了秦巴地区优秀书画家。他的山水、花鸟为行家肯定和称赞,为群众所喜爱。如果说他真正进入国画是50岁,那么在65以后,他的画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他用画笔满怀深情地描绘脚下的这片土地,描绘着这方土地上的生灵。
2004年,他的画友帮助他出版作品集。一番检点,才发现画了许多年,却只有很少几幅画留存在自己手中,原来画完就被别人拿去了,他的作品大多藏于民间,且口碑甚好。
当年底,《赵世钧书画作品集》出版。集中60余幅书画作品,算是一个归纳和总结。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青在作品集的“题记”中这样写道:
“先生的书画不浮不躁,不复古亦不乱诞,不张扬亦不纤弱,清新自然,有文人底蕴,有笔墨意象,有创作风采,在当今秦蜀艺苑中独秀一枝。”
四
宁强地处汉水之源,秦巴山水之间,经济不甚发达,但文化的生命却很顽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举办书画展览的县是宁强,在本县展览后,又巡回在汉中、广元等地展出。很多人都承认,宁强的书画能有如此成就,赵世钧是园丁。
的确,宁强现今稍有名气的书画家也好,爱好者也好,基本都是在赵世钧的辅导下得到进步。
赵世钧深厚的艺术功底来自长期的苦学苦练和日积月累。那时赵世钧的花鸟和山水画,在南京、宜兴等地流传很多,具有一定名气,很多作品流出域外,美、日、港台多有收藏。
赵世钧深感书法较绘画更难,所以在书法上用的功比绘画还要多。他小时候临习赵孟頫。之后,练隶书时间比较长,第一次省上展览写的就是隶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也写行楷,因为实用,写的较多。后来,尤在魏碑上用功最深,从而使他的隶楷行草达到苍拔朴秀,灵动健美,藏有“颜筋柳骨”之象的高端。
有人说,赵世钧首先是个文化学者,其次才是书画家。可以说,他的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书画创作方面,以画入书,笔墨丰富,自成一体,人书俱老,尤其是行草作品,用笔变换莫测,气势逼人,堪称佳作。
作为陕西省美协、书协会员,汉中市美协、书协理事,汉中市老年书画协会副主席,省内外颇负盛名的书画家,赵世钧多次参加省地及甘肃、江苏、日本等地书画交流,作品被编入大型画册和辞典,传送外域。汉中、宁强都有他的书画作品专营店,精美的作品让慕名前来的人们忍不住发出阵阵赞叹。
时光的脚步静静悄悄,玉带河的流水日夜不息。寒来暑往,春花秋月,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赵世钧都紧握画笔,在水墨世界里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老天爷还算仁慈,现年85岁的赵世钧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偶尔不适,吃点药,理疗理疗也就好了。真希望,这样的日子就这么一直继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