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艺术周刊
核心提示
出生于1950年的朱成国,是辽宁书法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篆刻作品曾执全国牛耳。朱成国印注重写,书法金石气。两相补益,使其作品呈现正大气象,厚重雄浑,在当代书界、印坛独树一帜。
书印双璧 再上层楼
——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朱成国印象
文/凌 鹤
朱成国是辽宁书法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篆刻作品曾执全国牛耳。很多人认为如此段位的艺术家应是高冷范儿,淡远意,几缕银丝闪于发间,诉说着岁月与资历、某种不羁与神秘。恰恰相反,朱成国既不凌厉,也不拒人千里,幽默、亲切,顶着一头黑发,虽然他强调染了,整个人很接地气。他得到最多的问候语亦是:“成国老师您真年轻!”说这话的有熟识老友,也有新知。
放下便是
这年轻不仅说他的外在,说他的精气神儿,同指他的创作,仍青春、仍活跃、在状态。按理,以他的艺术成就,应用人书俱老、超然不计、悠然物外等形容词,他的精神内在有这样的质素,但不是最鲜活的用语,应是:与时俱进、永葆活力,老骥伏枥、再上层楼。这样的他收获了跨年龄、跨界的欣赏与友谊,也使得日常自觉或邀约的创作应接不暇。忙碌的、喜悦的、正向的能量使他的人生增添快乐和价值,不断呈现出的新作灵动、宜古宜今、丰富的变化既遵书理,又自然跳脱,那是40余年的积淀与化他为我。他很赞赏一句话,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的:“下笔即想千古事”,这可以指格局、意境,也可以指传承传统。有了这样高远的艺术情怀为主旨,朱成国书印双雄,刀笔相辉,前行不辍,佳作次第出现。
和光同尘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语也时在丙申春初 成国刻于大丰堂
与为人的宽厚、包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艺术的高标准,甚至苛刻。他这样说:“多年来刻印,一直惑于进境不大。近时,不断地在创作中加以检讨、思考,似有所悟。首先,于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基点——篆书文字,书写与运用上功夫欠熟稔,一个成熟的篆刻家要有广博的篆书修养,甚而有自己的篆书风格。其次,一个相对完美的印稿,是一件成功印作的重要基础。但最终还是要奏刀完成的,透过刀锋看笔锋,精湛的刀法是每个篆刻家终身以求的,以往重篆法轻刀法是蒙昧的,对刀法的轻视,使有些篆刻等同于‘刻篆’。”
西蜀子云亭
所以日常他仍刀勤、笔勤,临帖、思考、出帖、创作、再思考、再创作,乐此不疲,每每有精彩作品与感言问世,令受教者获益匪浅。其书法,篆隶融合的探索一直在演绎着新的格局;其篆刻,用刀切冲自如,印面千古风韵,蔚为奇妙。配篆亦展现出深厚的古文字功底与修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的篆刻作品便在全国首届书法篆刻展中惊艳亮相,很多人记忆犹新。
阅金经
朱成国印注重写,书法金石气,两相补益,使其作品呈现正大气象,厚重雄浑,在当代书界、印坛独树一帜,是在书法的大道上养成的高手。书印如其人,历史上得到流传的作品,作者的人格魅力是很大的传承因素,像颜真卿、王羲之等。又如“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原指蔡京,后世恶其为人,才换上蔡襄。蔡襄为人忠厚,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世所认可。
可以调素琴
朱成国先生人好、艺精,我们愿意看到,也祝福并期待他的作品能够留在时间里,香远益清。
谈笑有鸿儒
有龙则灵
战国金文云谲波诡,其兵器上的文字更是一派天机,得自然之妙,丙申七月老朱纪。
朱成国篆刻中
对话朱成国
记者:您在哪年进入国展?
朱成国:1980年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记者:您仍处在青春般的创作状态,太难得了,这缘于什么?
朱成国:缘于由衷的热爱,以及“学然后知不足”。
记者:您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歇,又是那么自然和愉快,内心有信条?
朱成国:更上一层楼。
记者:喜欢临的古帖是什么?缘由一定和您的审美有关?
朱成国:从事篆刻创作,汉代以前的古文字临摹学习是必备的基础和重点。举凡甲骨、金文靡不心摹手追;隶书以《礼器碑》《张迁碑》为基兼及简牍墨迹;行草书取法“二王”及晚明几家书迹;近年又于北魏墓志用功尤勤,旁收博览以期融会贯通。
记者:什么样的心理建设有利于创作?
朱成国:向上、向学,平和的心理有利于书法学习和创作。急功近利,心绪不宁,最碍创作,即使为之亦难出佳什。
记者:篆刻、书法、绘画您都优长,真能做到齐头并进吗?
朱成国:三者艺术规律本无二致,均重在写意达情,况且书画工具材料相同更得挥洒之便。三者相互生发,取会相融当然益莫大焉。只是“术业有专攻”,三者之间还是有专门艺道的,不是会此即能彼的。予于绘画素有情结,喜欢而已,尚不足道。
记者:对后学及现在的书法艺术生态有何建言?
朱成国:对后学以古语“若农服田,力穑乃有秋”共勉。
现在的书法环境应当是处在一个较好的状态。虽然书法在实用领域日渐式微,但取法的路径更为科学、便捷、系统。地不爱宝,许多宝贵古人墨迹,如秦汉简牍的出土等,日见其多,不但改写了以往的书法史,而且为后学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历史上众多的经典力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书法艺术生态前途光明,成果亦将灿然一新。
记者:如何理解书法为人民?
朱成国:书法是从中国文字中孕育发展而来。文字直接自然、社会、人生,人民是三者的主人,不言而喻书法艺术一定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所喜闻乐见。除非你是“孤家寡人”,当然,一定要强调服务质量。
记者:一句话评价自己的书法篆刻艺术?
朱成国:入古求新、追求内美,虽见小成、道阻且长。
记者:2017年的创作规划或创作重点?
朱成国:新的一年调整一下篆刻创作的观念、手法。拟完成一套大型的篆刻专题创作。在书法创作上重点提高隶书创作水平,树立“大隶书”的学习观念,期望有所突破。
文/凌 鹤
创作感言:辛弃疾述怀词,借陶渊明《停云》诗意,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隶中杂糅多种书意,一气呵成,以期和稼轩词意相契,不仅为抄书公耳。
释文:贺新郎 作者: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创作感言:秦观《浣溪沙》词,其中“自在飞花轻似梦”为余所喜欢。自在花开,超然的情境。此幅隶为主体间以小字行草,稳中求畅,自觉有得趣处。
创作感言:温庭筠此诗,曾书数过,乐此不疲,为诗中意境词句动情。近年喜临拙朴一路的北碑。词意丰富的诗文,常以此面目的魏楷为之,不拘一格的书意,情不自禁随心挥洒,望之有如乱石筑墙,光怪陆离,有生趣也。
释文: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创作感言:隶书翁方纲联,爱其文词意境,老而弥坚,豁达自适。写时神融笔畅,隶中五味杂陈,不知有汉,书中有乐。
释文:翁方纲 迟日浓于酒 高山美有邻
创作感言:以篆体书坡诗,字势随意,不计工拙,或受诗意启之耶。
释文: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创作感言:王昌龄送别诗,真挚的情谊,深为感动,每书之,心惬意畅,流走的行草书、或能与诗意相合吧。
释文:送柴侍御 作者: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创作感言:钟王韩孟联语是以汉石刻率意、平实一路书迹为取法,求其朴拙自然之致,用墨枯润相发、遂使拙朴里有一丝妩媚,辅以行草题记,刚健含婀娜。
释文:钟王书法南宫画、韩孟文风北海尊
大吉图
秋风秋硕
朱成国简介
朱成国 1950年8月出生于沈阳市。中国书协会员,辽宁省书协第三、四届副主席,现为辽宁省书协顾问,辽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全国第五届篆刻展评委。
艺术成就:
1982年6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1985年篆刻作品获辽宁省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奖”。
1994年至2010年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
2000年被辽宁省文联、辽宁书协评为“辽宁省优秀中青年书法家”;被沈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沈阳市百位文艺名家”。
2003年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社会文化优秀人才”。
2004年、2007年两次荣获省文化厅“群星奖”金奖。
2005年任“全国第五届篆刻展”评委。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览。
出版有《朱成国篆刻作品选》(1990年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篆刻百家·朱成国卷》(2002年黑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朱成国书法篆刻作品集》《当代名家印谱·朱成国》(2009年广东教育出版社)。
多篇书法篆刻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西泠艺丛》《书法报》等专业报刊;辽宁电视台多次拍摄其书法篆刻专题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