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公安书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助理朱中原认为李元博《书法美学解析》为书法美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时间:2017-11-08 11:48:49  来源:公安书画网  作者:
分享到:
   

 《 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助理、第二编辑室主任朱中原认为李元博《书法美学解析》为书法美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171108114945.jpg

    今天很高兴,在800里秦川大地,举行这样一个为50万字巨著的书法美学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正好中国书法杂志今年开展关于书法美学讨论的一个征稿,我觉得適逢其时。这与8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是一个很好的对接。
        关于李元博老师这本书,我觉得给我一个最大的启发就是给我们当代的书法美学界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思考,什么问题和思考呢?就是用西方的美学,能不能解决中国书法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艺术美学上,中国的美学,中国的艺术美学和西方的艺术美学在本质上、在本体上是不是相通的,或者说是不是具有一致性。这个我想是我们近百年来美学界都在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没有,也不可能会有一个绝对准确的答案。但是我觉得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李元博老师这本著作里面,其实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他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延伸,他把这个问题继续深化了,实际上关于书法美学的讨论,尤其是从西方美学的角度来讨论和研究中国书法。像梁启超、朱光潜等人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到80年代又兴起了一个大讨论的浪潮。这个问题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西方的美学和中国的书法能不能够相融,我觉得是可以相融的。人类对于美的认知在本原上是一致的。我之前在人民日报有一篇关于美学的文章,叫深研中华美学精神,就从美术考古的角度谈中西方美学。中西方的美术作品,在上古和中古时期是有非常多的融合的,要展开谈就非常大了。总的一点就是中国的艺术和西方的艺术,在原本的视觉上,视角上是有非常多的相通之处。比如说中国的印章最早是起源于两河流域。现在我们所认为的很多的国粹,像音乐,像西北一带的乐器,其实起源于西方,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是从西方传过来并不影响它成为中国的国粹,在这个问题上,李元博先生这本书给了我们书法美学界一个思考。我认为西方美学的原理和理论是可以对我们的书法美学研究有所助益的。
        还有一方面涉及到书法的美,涉及到书法问题,最关键的是书法本体汉字,汉字在中国来说又是非常特殊的,和其他的一般艺术又不一样,所以在书法美的问题研究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得把西方的美学原理和中国的汉字本体结合起来。这一点美学界有很多讨论,但是从中国书法杂志的征稿来看,大部分文章都是两层皮,要么就是纯粹谈西方美学,要么就是纯粹谈中国的书法。但是一旦把两者进行结合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夹生饭的现象。这个问题其实是现在普遍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很多年轻的作者。但是李元博先生这本书对这个问题解决的非常好,以黑格尔为依托和书法结合,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是中西结合。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书法界进行思考。他的研究方法。其实是既有西方的视角,同时更多的还是立足于中国书法的视角,这给我们书法界提供了这样一个角度,很好的角度。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