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公安书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少青作品赏析、评论文章

时间:2018-02-12 23:02:43  来源:公安书画网  作者:
分享到:
   

 1.jpg

李少青,号少卿,字佐城,男,汉族,1964年4月8日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外交部书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外交部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名家书画艺术院名誉院长、中国部长将军书画院名誉副院长、国家民族画院顾问 ,东方艺术天地艺术顾问,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同年进入新华社工作,先后在国际部、驻贝鲁特分社(黎巴嫩)、驻开罗总分社(埃及)任英文编辑和记者。1994年调入外交部,先后在亚洲司、中国驻日本使馆、驻新加坡使馆、干部司、驻温哥华总领馆(加拿大) 、驻波黑使馆等任三秘、二秘、一秘、领事及政务参赞(首席馆员),担任过临时代办 。2010年以来先后在离退休干部局任参赞兼处长、参赞(参加局领导)、副局长(党委委员) 。他自幼喜爱书画,6岁时在其父李铎先生的指导下临习欧体书法。近年来研习行书、草书、榜书,遍览古今书法名人碑帖及作品,尤喜李铎先生书体,并认真研习二王、怀素、王铎等古代名家碑帖。多次参加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展、外交部等部委书画展及各类笔会和书法交流活动。作品被收入书画作品集,并为钓鱼台国宾馆、驻外使领馆、中华慈善总会等机构和个人收藏。2012年7月19日,参加“迎接十八大-中央国家机关职工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并作为参展代表发言,八尺作品《丹青歌盛世 翰墨颂千秋》参展,该作品于2012年10月10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第12版(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刊) 。2013年2月,应邀为中国驻吉尔吉斯使馆书写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六尺作品)。2013年2月5日,《中国改革报》第12版刊登文章《法承父系 字由心出——浅评李少青的书法艺术》 。2014年3月应邀为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中阿友谊园题写匾额《思源亭》,为《人民日报海外版》书写韩愈家训《符读书城南》。2014年4月应邀为新华网《牡丹花开香溢四海》专题栏目书写王维的《红牡丹》及刘禹锡的《赏牡丹》。2014年6月《国韵》杂志第九辑增刊(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名家档案 - 李少青)出版发行。2014年7月,应邀为中国驻威廉斯塔德总领馆书写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五尺作品)。2014年8月,参加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以及中国老年法律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梦·公仆情”活动并向西柏坡纪念馆捐赠长篇书法巨作《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敬录习近平主席词一首)》。2014年11月,参加中央国家机关《与祖国同行》书画十人展(第一季),《中国梦》等作品参展并与其他9人作品结集出版。《中华英才》杂志封底人物专访 - 《李少青:璀璨人生 墨韵相伴》刊登于2014年11月16日《中华英才》第22期(总586期)。2015年2月7日,应邀出席书画频道《百联迎春》新春音乐会并与书法家们现场挥毫,书写《惠风和畅》;春节期间,作品《春融华夏 福满神州》在书画频道《百联迎春》节目中播出。2015年6月,参加由民族文化宫、国家民族画院主办,中国民族艺术馆承办的“福韵六和”书画名家六人展。2015年7月,参加在深圳举办的“鹏城翰墨香”四人书法展。2015年9月13日,应邀参加由人民画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台、中国歌舞剧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友谊之声——中国书法音乐会暨外国驻华使节与书法家联谊会”,与中外嘉宾和书法家现场挥毫,在长卷上书写《珍爱和平》。2015年10月15日,应邀出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米兰世博会威尼斯水馆(意中联合馆)、《艺术天成》杂志社、北京世纪文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中飞书苑共同举办的中国梦书画臻品暨《艺术天成》创刊五周年精品系列展(名家走进米兰世博会)新闻发布会,书法作品在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展出。 2015年10月23日,应邀参加由中国政协杂志社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弘道养正——中国书法名家书写习近平用典名句作品展”,所书《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等两幅作品入选作品集(2016两会专辑)。2015年10月24日,应邀参加由中国书法研究院、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在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国际书法作品展暨国际书法交流会”,与中外嘉宾和书法家现场挥毫,在长卷上书写《和平》。2015年10月25日,在北京国艺美术馆接受“中华书画艺术”网络媒体视频采访,应邀题写《中华书画艺术》,并展示巨幅丈二作品《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该作品于2015年12月11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获颁《收藏证书》)。2015年10月27日,参加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外交部书画协会在外交部蓝厅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书画邀请展开幕式,作品《历史惨训 勿忘国耻》参展。2015年10月31日,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学会、西泠印社、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等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众多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华之光(派顿杯)全国书画作品展”开幕式,作品《春融华夏 福满神州》参展。2015年11月21日,应邀出席由人民美术报社、人民艺术家书画院和苏富比国际艺术研究院等在大都美术馆联办的人民美术发展论坛暨《翰墨中华·巅峰艺术》名家邀请展开幕式并参加剪彩。2015年11月,应邀为中国驻阿尔巴尼亚使馆书写《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六尺作品)。2015年12月5日,应邀出席由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希贤教育基金会、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频道、北京孝行天下文化传播中心等共同举办的《华夏墨韵---纪念邓小平诞辰111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暨中华希贤艺术院成立仪式,作品《弘扬书艺 继往开来》参展。2015年12月26日,应邀出席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开幕式,六尺作品《鞠躬尽瘁 为国为民》参展。2015年 12月27日,应邀出席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书画作品邀请展开幕式,并在座谈会上发言。2016年1月,《东方艺术天地》杂志(第109期)出版《东方艺术名家李少青专刊》。2016年2月,新华军网推出《学古出新 气势弘毅 -- 书法家李少青作品欣赏》。2016年4月,《人民艺术家》杂志推出《谦和诚朴书正气 -- 李少青书法作品欣赏》。2016年5月应邀为驻新加坡使馆书写六尺作品《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2016年9月,应邀参加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永远跟党走”中央国家机关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庆祝建党95周年书画摄影邀请展》,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六尺作品)参展。2016年9月,作品《弘清养正 固本强基》参加外交部《党风廉政建设主题书画展》。2016年11月,作品《惜时如金》、《老子章句》应邀参加《中国传承有道·大书法艺术作品 韩国招待展及老子道德经碑林造成书法 赠呈式》。2016年11月,应邀作为“开笔嘉宾”参加在湖北宜昌举行的《“一带一路”全国书画名家百米长卷创作工程启动仪式》并现场在长卷上开笔书写《“一带一路”全国书画名家百米长卷》。2016年12月,应邀参加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第二届中韩议员公务员书法展》开幕式,作品《胸中河岳 笔底烟云》参展。2016年12月,应邀出席在中国康复中心举行的《大道同行 孝善无疆 -- 国际助残日敬老助残公益活动》,捐赠作品《大道同行》、《孝善无疆》,并现场在长卷上书写《舍得》。2016年12月,应邀参加海淀区残联、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主办的《“大道同行 残健共融”北京海淀区残疾人传统书画培训中期汇报展》,并在长卷上开笔《大道同行 残健共融》,2017年1月,作品《云淡风清 春和景明》在央视书画频道2017百联迎春作品展播【第十六期】展播。2月,应邀参加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书画频道美术馆《2017百联迎春书法名家精品邀请展》,并在自己的作品前接受《美术新闻》专访:“来自艺术家的声音”。4月,作品《青松》应邀参加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青松风骨”书画展。4月,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评稿会议并担任评委。4月,应邀参加"情系华夏"中国书画创作大型公益活动并担任评审委员会评审。4月,作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应邀参加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会议,研究布署书协2017年工作计划。5月,应邀参加在北京凯宾科技大厦举行的唱响“一带一路”主题沙龙暨书画名家作品展并发言,作品《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参展。6月,作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应邀出席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6月,作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应邀参加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的纪念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0周年暨首届沈鹏诗书画奖大赛作品展开幕式。6月,应邀出席由中国政协文史馆、江西省政协、景德镇市政协联袂举办的“国之瑰宝——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展"陶瓷书法艺术交流会,并现场在陶瓷板上书写"天道酬勤"。 6月,应邀出席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庆祝建军九十周年书画展”,作品《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参展。7月,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十八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北京)。7月,应邀参加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共同主办的纪念建军90周年主题创作展,作品《威武之师 气壮山河》参展。7月,应邀出席由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中国诗书画家网、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等单位举办的第五届“伟人颂•中国梦”当代诗文书画大赛评稿会议并担任评委。7月,应邀参加由石景山区委宣传部主办、中飞书苑承办的“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石景山区书法创作交流展示会,现场创作《红色基因》、《博采天下》等作品。7月,应邀参加海淀区残疾人联合会携手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在中共中央党校警卫连驻地共同举办的“庆八一,送文化进警营活动”,并现场创作《正气》、《忠诚》等作品。

《舍得》138x69cm,2015

名家评李少青书法艺术:

一、 在传承中展现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

苏士澍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

在当代书家中,少青的才情和功底不容小觑。少青之书,融欧柳颜赵、苏黄米蔡为一炉,风格清隽飘逸中寓刚劲挺拔,追姿韵,求变幻,下笔提沉有力,既纵横不拘,超逸神飞,又朴拙率性,豁爽洞达。其书品风骨骏爽,气韵沉雄,华滋朴厚,重锤夯凿。他以汉唐精神融入魏晋风韵,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遍采儒墨之善,尽撮名法之要,既传承又展拓,大开大合,格高意远,笔墨元气淋漓,字体气宇轩昂,书采飞扬仙逸,在把传统推向现代的转换之中独有建树,在传承中展现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初观其书,犹如一位武功高手,屏气凝神,隐张扬之动作,藏炫技之招法,然细观其书,古朴中怀了柔婉,厚拙中含了灵动,放纵中收了锋锐,苍劲中透了潇洒,看久了,竟有武功、神性和禅意氤氲开来。少青书法的表现手法在于他对艺术感悟的深度,以及他对书法以外的人世万象的理解和诠释。他说:心正则人正,人正则艺正,只有艺正了,才能走进历史,传承历史。我相信,以其勤奋加悟性的整体素养,中国书坛定有专属于少青的艺术坐标和金色殿堂。

《大气 正气 和气》138x69cm,2015

二、 广取博收 熔古铸今 雍容醇厚 雄浑朴和

陈洪武

(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创作委员会委员)

李少青先生作为当代书法大家李铎先生的公子,其书法同样令人称道。少青先生自幼秉承家学,在李铎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临帖习字。他从唐楷入手,上溯魏晋,下及明清,遍临百家,融合碑帖,广取博收,熔古铸今,逐步形成了自己雍容醇厚、雄浑朴和的艺术风格。少青先生楷、行、草、隶皆精,尤其在行草上着力最深,他的行草书蕴楷、隶笔法于其中, 楷、隶、篆、行草巧妙结合,用笔沉稳、结体谨严,作品雄健宽博、浑厚遒劲、意气沉雄、洒脱奔放,深得米芾、王铎、傅山等诸家法度,又继承了李铎先生独特的笔墨韵味。少青先生将门虎子、法承父系,必将成就当今书坛父子传承之佳话。

《中国梦》138x69cm,2014

三、豪放灵动 端整清丽

单国强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博宝鉴定专家

李少青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之子,受家学熏陶,自幼酷爱书法。虽长期在国家机关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对书法却锲而不舍。受父亲影响,研习欧体和郭沫若书风,得劲健豪放之意,继而上追晋二王、唐怀素、宋米芾、明王铎、清赵之谦等名家前贤,涉足楷、行、草及榜书诸体,融汇贯通,遂形成自身面貌。其书法既具魏碑之严整和欧体之劲险,又呈二王之流润和米芾之尚意,既不离法度又自由挥洒,面貌多样又追求趋同,呈现豪放又灵动、端整又清丽的风格,承父风又有所创新,诚为中青年书法家中之佼佼者。

《褔》69x69cm,2015

四、 涵泳研精 兼容并蓄 风致凝重 气势恢宏

张荣庆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客座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少青,又名少卿,著名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之幼子,体貌颇肖其父。北大英语系毕业,供职外交部多年,已为副局长,正所谓“将门虎子”也。少青六岁即随其父临习《九成宫》,及长,学书益力,博涉“二王”、怀素、王铎诸家,旁及篆隶北碑;涵泳研精,兼容并蓄,手下出之,动成规模;大笔挥洒,如入无人之境,而以其父李先生之行草体见长。风致凝重,气势恢宏。父子善书,史籍所载,不胜枚举。今少青赖家学渊源,喜能继父业,亦可望成大器矣。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144x366cm,2015

五、雄健有力 举重若轻

白煦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展览部主任、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李少青是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之子,自幼在父亲指导下研习书法,有李铎先生言传身教,又有正确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其进步自然是非比寻常的。少青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既吸收了唐楷之法度,又得魏碑之取势,可见其基础之扎实及书路之严正。其行书作品深得李铎先生法乳,结构、用笔、布局娴熟自如,因年富力强,故真力弥漫,在表现形式上更显张力。如所作韩愈诗一幅,信笔写来,挥洒自如,笔势随字形变化而变化,伸展、收放均衡有度,使转之间透露出雄健有力的笔力和举重若轻的自信,是少青行书风格的最好写照,也是他书法作品的代表作。

《龙》178x96cm,2014

六、 风驰天岸马 妙韵写华章

王阔海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风驰天岸马,妙韵写华章。亦是巨擘后,品极大雅堂。此五言绝句是吾观少青书法之感念。少青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书法泰斗李铎之子也。他自幼酷爱书法,又耳濡目染,近水楼台先得其父书道之潜移默化,自碑入从帖出,且碑帖互融又参之其父书道之开张,形、神、力、韵、雅、逸六字具。观其书者每每有立天地之心,通力六合,奔驰天岸,韵贯阴阳之感慨。“俱怀逸气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其高迈之志从笔运墨行中可神遇焉。吾复观其人举止言行,温、良、恭、谨、礼五字显,知其修行已达内外兼修之境界,乃当今书坛之才俊是也。

《静如蛰虎》138x69cm,2015

七、弘扬中国书法文化正脉

王岳川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与文字学、国学经史子集、人格心性、甚至国家形象紧密相关。它包含哲学、文学、美学乃至音乐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和内涵,想在书法上成就真正的造诣,就要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人格修为。少青先生不仅是一位外交家,而且是书法名门之后的一位有功力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和思想有高迈的文化事业,具有开阔的国际眼光。他常驻海外六国累计十数年,周游几十个国家,在繁忙的外交工作之余,临帖不辍,创作不断,新作迭出。他多年来除成绩斐然的书法研究外,书法创作水平令人感叹。少青先生十分认同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提出的“文化书法”理念,在他的创作中也坚持“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美学原则,坚决抵制那种哈日哈美的丑陋书法现象,弘扬中国书法文化的正脉和正大气象,我深引为知音同道。

《动若飞龙》138x69cm,2015

八、声如金玉

王学岭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总参谋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书法创作院院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少青(佐城)书法,自有名门风貌。且“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言也厉”,远近相和,声韵克谐。书之易,在形容渐成,日日勤学可矣。而书之难,在动静生趣,字外有象,画外回音;非只岁月鬓霜之积,实是学与思、论与行之修炼。

观佐城作品,往往如入流水长林,左右清新,皆根植于铿铿磐石。其静者似案头惜时,川上思源,以一画之力,穿深远之心怀,蓄势将行。动者有云影徘徊,电光朝露,秉谦和之意,写振奋之笔墨,舞蹈有情。能引动观者在形与声、物与象之间,游动飞翔;则抚琴之乐自在于胸,常从精神之不忧不惑、不惧不争处,呈现文质的和谐。书者,如也,如其作者神意自然。

《心经》小楷 45x21cm,2014

九、师承前人优秀传统 借鉴当今优秀成果

张继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美术馆书法专家委员会委员,东方印社社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李少青先生相识,他的沉稳、儒雅、热情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作为当代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之子,他的谦逊与低调更使我为之感佩!近日拜读了他一批书法新作,雄放之气扑面而来,让我陡然体悟到其平静如水的表象之下所蕴藉的汹涌澎湃之激情。清人刘熙载《艺概》中云:“笔性墨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少青先生之书实乃其真性情之物化。观其行草书,用笔遒健、豪放、洒脱,且结字开合有度,燥润相间。他不仅注重点画力感的表达,还十分关注因速度、力度变化而产生的轻重、刚柔、大小、动静之节奏,同时亦不忽略中锋行笔所生发的立体感与侧锋行笔所生发的妍美效果。这些表现均反映出他对前人优秀传统的师承和对当今优秀成果的借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若以此观来展望少青先生书法之未来,其必然会在他志存高远、才学敏锐的前提下有着长足的发展。

《静观》138x69cm,2015

十、聪悟勤勉 水到渠成

龙开胜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少青兄之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尽管他是当代书法大家李铎先生的儿子,但他从来不拿他父亲的招牌示人,也从来不用父亲的声望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自己默默地下苦功在书法上探求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且已经显现出了父亲赋予他艺术天赋上的基因,继承了其父雄强博大,意蕴万千的艺术特征,同时又表现出比其父更加细腻更加精微的艺术表现,看他的小楷,温婉典雅,古朴雅逸,晋韵十足,行草大气老辣,虎虎生威。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138x69cm,2015

我们常说,一个艺术家要成功必须具备至少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天赋,第二个是勤奋,第三个是平台,此三者少青兄都具备,他得父亲衣钵,悟性极高,父亲学书的每个细节,创作每个过程,握笔挥毫的每个姿态在不知不觉中全记心中,他也深知书法来不得半点捷径,必须下苦功临习,所以他遍临古代名帖,从不懈怠,同时工作认真,成绩显著,通过自身努力已成为外交部司局级领导、高级外交官。以他如此轻松惬意的状态,加上他勤勉上进而不事张扬的良好心态,在书法领域的建树是可期待的,并且已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以说少青兄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期待他更加辉煌的时刻到来。

《谦和诚朴》 斗方50x50cm,2014

十一、纵横开阖、大气磅礴、浑厚雄健、潇洒不羁

胡秋萍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李少青书作纵横开阖、大气磅礴、浑厚雄健、潇洒不羁。初观,有云山入胸、翰墨弄涛、笔重墨沉撩心弦之感;再品,则好似长矛大刀,如闻冲锋号角,千军万马,激情豪迈,直达墨醒纸透、回肠荡气、震颤人心的境界,很有一种时代奋进感。在如醴酣畅的同时,少青书法浸润大家法书的古秀之韵,其行笔如风行水上,轻捷扫过,不动声色,然不觉间已如长风破谷,呼啸远驱,直掳血性。少青独树一帜的书法美学大船,在历经风浪淘尽泥沙后,已然驶向宽阔的江面,水到尽头天作岸,前方已是阳光耀目、花团锦簇之万千风景。

王维《山居秋暝》扇面45x20cm,2014

十二、大气磅礴 温润华滋 宽绰秀美 外强内柔

蔺道军

(2012中国收藏年度人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著名文化经济学者)

少青先生书法有深厚传统又具自己的体悟与气质,学古知今,但又变古为今。其书外貌强健二内涵圆润,点画遒劲而华滋,结体宽绰而秀美,外强内柔。

书如其人,但少青先生谦谦君子,外柔内刚,其书大气磅礴而又温润华滋乃是其内心写照。有曰:观书不独丹青美,又必知其书写人。吾三十年的收藏经验已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判断当下艺术家有无未来,除了看现在,更要了解其学、其思、其行。

少青先生受家庭的耳濡目染,有自己的勤奋好学,刚强而沉稳的个性,独具慧眼的审美。有传承、有思想、有修为、有方向、有方法,必有不尽未来。

王之涣《登鹳雀楼》》扇面126x58cm,2014

十三、意气沉雄、卓尔不群

张铁甲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资委书画协会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传统书画研究会执行会长、世侨书画院副院长)

先贤杨雄《问神》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钟繇《笔法》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法艺术的本质论通过“书心画”、“人流美”的碰撞,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抒情本质。而古人“知人论书”的说法,算得上我对少青先生为人作书的解读。

少青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钟情于文学艺术,尤为酷爱书法。数十年来,他勤于笔耕,善悟出新,书写着豪迈而精彩的人生。

《谦和诚朴》138x69cm,2015

纵观历史,父子书法相承者不乏佳话,晋代王羲之、王献之,宋代苏洵、苏轼、苏辙,明代文征明、文嘉父子。作为当代书法大家李铎先生的儿子,少青自有耳提面授家传之便,但是,李铎先生家教甚严,多次告诫他学会走自己的路,嘱咐他要敬畏经典,多向传统问经,多向古人学习,要老老实实地临习,认认真真地用功。少青先生深悟其理,不借父辈名望。他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探寻着渊源和流变。他遵循父训,自唐楷入手,在颜柳欧赵中体验着笔法的谨严和结字的机理,锤炼扎实的基本功。又在汉隶的古拙中,习练优游与从容的创作心态,将汉隶等融于行草,用笔滞涩,造字沉稳天真,渐渐流露出一派闲适与灵动的形态。在行草书的研习阶段,少青上溯东晋,直取“二王”,遍临羲献父子行草手札,用功《书谱》,观其形变,察其神韵,得之法度。近几年来,细观少青的作品,略看确有其父李铎笔法形态,但整篇气息却杂揉了宋代苏黄米蔡的尚意书风,线质以力强气厚为内在支撑,点画的运动以疾与涩、驻与留的对应统一为基础,手法自汉、魏、宋多种类型刻石及“二王”一系的行草书化取而来,以践行孙过庭《书谱》中所言“凛凛以风神,温温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逐渐锻造出意气沉雄、奔放洒脱的书风,令书坛为之欣喜,刮目相看。

《佛》178x96cm,2013

少青先生幼承家学,家风醇厚,青壮年时期即走出国门从事外交工作,世事的磨砺,异国山川风貌的感染,铸就了他坚毅、热情、谦逊的品格,他为事爽快、热情好客、真诚待人。这也印证了他的人生态度与书法风格的浑然相融,从他率意的书写中透出一股清新朴拙之风,给观者一种欣悦畅怀之感。

在当代,人文修养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书法家作品的品位高低,这也是时代的要求和赋予每位艺术家的责任。少青曾感言,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文艺家、官员、学者都应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养成自身的高雅品位和高尚的人文情怀,用自己的作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我们的思想境界反映在书法的笔墨气息中。“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少青先生有此担当,放眼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不断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佳作,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龙》138x69cm,2015

十四苍劲浑厚笔可扛鼎

方玉杰

(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成员、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仓颉造字,结绳为字,钟鼎汉碑,篆隶楷行,以及各个流派,不同艺术门类等等,构成了一部辉煌的书法史。应该说,这部书法史是一部哲学史,不仅有书法本体的艺术美,更重要还是自然、人文、社会、生活、风俗等等的记载者和传承者,在包罗万象中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特色,这也许就是书法之所以重要,成为千古文人墨客竞相追逐学习的原因之一吧。

《春风和煦》178x96cm,2015

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世界上其他门类艺术截然不同,这与它的创作内容、载体、方法等等皆有关系。它是一种用软的毛笔在软的宣纸上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在瞬息万变中落墨成云烟,那种不确定性、灵动性的表现,那种温文尔雅的挥洒、欲左还右的笔势为千古书家痴迷。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书法更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彰显着美丽和魅力,不仅为中国人喜爱,也受到了很多外国人的钟情。

在我的书友中,就有一位中国书法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那就是著名书法家李少青先生。他不仅长期学习浸染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还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为,他是一名外交官。

《惜时如金》138x69cm,2015

学习中国书法艺术,有很多途径,但是最为直接、最为见效的应该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受家教影响,另一种是师傅带徒弟。可以说,受家教影响占了大多数。毕竟在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不深刻、不自知、不完全,也是不真实时,家长就成为了最好的老师,对家长的崇拜就会从一点一滴学起。学习书法也是一样,也是从家庭的崇拜开始的,家长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影响着下一代。少青先生也是属于第一种,因为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书法大家李铎将军。

《千字文》团扇28x28cm,2013

据了解,军旅出身的李铎将军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严厉的家风使子女们对他老人家有一些敬畏,甚至是有些害怕。所以,从小的时候,少青先生即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书法但又不敢随便发问,便一直默默观察和领悟,长期的熏陶使他对这门黑白艺术有了更深的认知,于是常常边看父亲写字边揣摩,并尝试着临写。就这样,他一边受着父亲的影响,一边向传统学习,钟鼎碑文、法帖残纸,只要是经典的,他都认真学习临摹。在长期的临习过程中,他逐渐在梳理着整个书法史,丰富着自己书法表现的深刻内涵,也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 那就是魏碑行书(这是我对他书法的评价,只是从书法本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去赏析的)。

《春融华夏 福满神州》138x69cm,2015

他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受到李铎将军书风的较深影响,融碑寓帖的表现。书法结字长短有致,疏密得当,大起大合,雄浑深厚,笔画之间注重粗细长短的对比,往往奇正相生,险处逢生。方笔起笔露锋出笔,棱角尽显,峻严凌厉,威严风声,感受到一种凛然不可侵的豪迈气魄。见到少青先生最多的作品应该是对联,也可能是这种雄强的字体适合写对联的缘故,所以以前见到的往往是他的对联作品,收放自如的结字能够在对联的少字作品中,更好地进行把握和表现。

《忠诚》138x69cm,2017

最近看到他的其他形式作品,也面貌一新,不仅是整体的浑然一体,还投射出一种苍茫韵味,如风樯阵马,巍然屹立,大小错落,各得其所,一种和谐美和雄强美扑面而来。行书的美应该在单字、应该在章法,我认为结字的美至关重要,如果说整体的美是神韵的话,那么单字的美就是灵魂。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任何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内在表现,所以构成整体美的应该是任何一个局部,所以,局部的不协调不可能促成整体的美。故观看少青先生的书法作品,我首先欣赏的是他的结字美,出法帖而不与人同,合规矩而尽显情性。一幅艺术作品的表现美进化成为意境美,这是质的飞跃。我认为,少青先生的书法作品在追求单字雄强的同时,他在追求整体的表现美,有了这种宽大的气魄和豪放的书风美,意境美自在其中。从这次专辑中收录的几幅作品,不难看到,少青先生想通过不同的章法形式,去表现和丰富魏碑行书的不同艺术语言和感染力。

韩愈《春雪》138x69cm,2015

美有不同的形式,欣赏美是一种特殊的美,看着少青先生的书法作品,感到一种翰墨清香扑面而来,这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而是多年的书友情、翰墨情。

同样是自身爱好书画艺术,又同在中央国家部委负责书画组织工作,又都在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兼任艺术职务,使我们两个有更多的切磋交流机会,也使我对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从我对少青先生的了解和理解看,他不仅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重要的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者。外交部是推动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有利窗口。由于在外交部工作,有机会境外出差并曾长期驻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都主动推介和宣传中国书法艺术。作为外交部书画协会副会长,他多次参与组织外交系统的书画展,为推动外交部书画活动的开展、丰富外交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他这种推动作用发自内心,发自作为一名外交干部的职业情怀,发自作为一名书法家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挚爱。

皇甫冉《寄权器》138x69cm,2015

书为心画,字为心声。古人常常说字如其人。看了少青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们很难将他的言谈举止和他的书法艺术联系起来,因为,从外表看,少青先生是一位温文尔雅、常常笑容满面的文人,但是写出的书法作品却是雄强一路的,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不少经典故事,但凡胸有丘壑的人都是谦谦君子,因为他的内心世界是弘大的,他的思想是超脱的,他的境界是高远的,也只有超脱的心境才能展示超越的技艺。这是我通过书法艺术对少青先生更深的体会和感知。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38x69cm,2015

学习书法艺术,我认为方向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坚持正确的方向,勤奋的练习,书法艺术定会有所突破和精进。因为书法,最重要的是“书”,同样关键的是“法”,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才可以成为“书法”。“法”是特定存在的,而我们只有在“书”的过程中去体会和领悟“法”的存在和魅力,“书法”才会更加意味深长,醇味弥坚。少青先生的书法,因其几十年的扎实功夫,加之李铎将军的谆谆指导,所以方向和方法既定,想不取得成就也是不可能的。

于此,也祝愿少青先生的书法艺术更进一步,于黑白之间华丽出彩,融古今春秋粉墨登场,用中国传统的优秀书法艺术书写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锋自健,挥长空而厉天地。

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138x69cm,2015

十五学古出新 气势弘毅

吴川淮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李少青的书法,雄健厚达,疾涩圆润,既受其父李铎先生的影响,又能看出他自己的追求与想法。他深入传统,取舍自如,在法帖中寻找与自己气息相合的气息,融化为我。他善于变化,学古出新,气势弘毅,碑帖融合。他诸体兼能,众妙兼备,适有狂狷,修短合度,刚柔互济,专尚精劲。他的书法遒劲流丽,峻洁实秀,既能中和,更能变通。苍山含远岫,笔墨见功夫,劲健出豪迈,精微更传神,李少青正走出一条自己的书法之路。

李白《望庐山瀑布》138x69cm,2015

十六、 结字稳健 气韵天成 雍容内敛 雅俗共赏

彭一超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书画台执行主编、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印学研究》编委)

因工作关系,近年来,余与乡贤、书坛大家、中国书协顾问李铎先生时有接触。然而,特别是最近两年间,在北京的一些书画展览活动中,频繁接触到书法家李少青先生,并得知他是李铎先生的公子,甚是惊喜。在一次北京举行的中央国家机关十人书画作品展上,李少青参展的行书作品给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少青并非职业书家,而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此无须赘言。实事求是地说,其书法忠实地传承了其父李铎先生的衣钵,以行书为主打书体,观其书法,可谓神形兼备,气韵天成。其线条苍劲老辣,结字稳健,雍容内敛,雅俗共赏,彰显了卓尔不群的超凡格调。

李白《望庐山瀑布》138x69cm,2015

十七、 豪放出于真率中

李长钰

(中国书法报编审)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本为倪云林题黄鹤山樵之句,启功先生于《论书绝句一百首》中转赞王觉斯书。

窃思“五百年来无此君”姑且不论,但以“王侯笔力能扛鼎”赞觉斯之书,并非妄语。盖觉斯之书从古而出,单就取法晋唐而言,具大功力焉!有明一代堪称无出其右者。况觉斯能放大扩展二王书风而悬诸壁上,诚谓书法创作之一新创获。后世凡宗觉斯书者辄多缘于此也。

刘长卿《送上人》138x69cm,2015

少青先生以家学之故,于书学一道,操觚多年。在其父影响下而上拟觉斯,专习逾久,渐次功深。其运笔之初,腕力惯于毫端;而锋行之毕,墨沈浸透纸背。楷行相间,沉稳而中蕴流畅;气度恢弘,豪放而不失端庄。笔无怪诞之风,字无媚俗之态。居临闹市,而胸绝喧嚣之气;与古为徒,而手无任笔之习。其作品或大或小,小字左顾右盼,字态飞扬;大字则平和舒畅,浑厚朴实;尤其是巨幅榜书,笔墨丰腴,布局简明,通篇气度雄壮,诚乃得益于觉斯也。

王安石《登飞来峰》138x69cm,2015

前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少青先生则是“学万日书,行万里路。”多年来,其从事外交工作而行历多方,足下何啻万里!于各地风俗文化了解颇多,识见愈加丰厚。然一揽之余,尤觉中华文化之博大,中国书法之精深。故而每于工作之余,深居浅出,抛书捉管,潜心翰墨。国粹家学,始终一往情深;于书于道,但以器识为先。孔子曰:“绘事后素”。盖一艺之成,决非朝夕之间,书法更如是也。

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138x69cm,2015

书法创作,贵在无雕凿之迹,一涉造作,则必入俗套。古人云:“字有百病,唯俗难医,医俗之道惟多读书耳。”读书既能增进学识,又能深化涵养。故而前贤论书每先人品、学识,而后再及书也。

孙过庭《书谱》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而臻达“老”之境界,决非年龄所造。“老”实为人品、阅历、学识,功力诸多方面之成熟所至。据此,为人、为学、为书三者之关系不言而喻矣。刘融斋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融斋以“如”字比况最为透彻。盖是中之消息,实有关乎书道之精髓,非庸鄙所能望之。然苟能领略是中之理,则书学之道思过半矣!而少青先生之为人、为书亦庶几可知耳。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38x69cm,2015

十八、 追光蹑影,山川形式

王利明

(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少青的书法,雄健而有文气,追光蹑影,山川形式。石涛说:“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以此观少青的书法,颇有所感,颇有所悟。

张谓《早梅》138x69cm,2015

朱熹《春日》138x69cm,2015

朱熹《观书有感》138x69cm,2015

四条屏朱熹《伏羲先天图诗》之一(一至四从右至左排列),138x69cm,2015

四条屏朱熹《伏羲先天图诗》之二(一至四从右至左排列),138x69cm, 2015

四条屏朱熹《伏羲先天图诗》之三(一至四从右至左排列)138x69cm,2015

四条屏朱熹《《伏羲先天图诗》》之四(一至四从右至左排列)138x69cm, ,2015

《威武之师 气壮山河 》138x69cm,2017

《山沉边气无情碧 河带寒声亘古秋》138x69cm,2017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 名副其实何虑无闻》138x69cm,2017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138x69cm,2017

《惠风和畅》180x49cm,2017

《博采天下》180x49cm,2017

《缘》50x50cm,2017

《厚德载物》180x49cm,2017

《胸中河岳 笔底烟云》138x69cm,2016

《青松》138x69cm,2017

在自己创作的丈二作品前, 2015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