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书法爱好者在中小学和社区开展“送福进万家”活动。
作为全球华人的庆新符号,写春联、贴春联、送“福”字等民俗,饱含着人们对于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吉祥美好事物的期盼。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把精心挑选的春联贴在门两旁,并配以“福”字。人们借助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
与以往的印刷体春联走俏相比,今年不少街坊更加青睐翰墨飘香、年味十足的手写春联。与此同时,除了传统春联之外,越来越多人选择定制春联。而以春联为载体,书法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既向世界传播了汉字之美,同时展示了中华文明。
墨迹未干即被索要一空
2月8日,农历传统小年,广州市越秀区福今路上演了一场迎春送春联送福活动。当日,虽然羊城的天气稍显寒意,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街坊们迎春纳福的热情。一副副火红的春联,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即将到来的农历狗年的浓浓祝福,也把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传递给各家各户。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一会便排起了长龙。一边是埋头创作的书法家,另一边是兴高采烈地领取挥春的市民朋友。
不少春联作品墨汁还未干,便被围观的街坊们领走。有志愿者给书法家打下手,有的摁纸、拉平,有的挂钩固定。一些书法家还事先准备了许多寓意吉祥的对联,以便街坊根据自己的心愿“私人定制”春联。
在广府文化研究学者饶原生看来,春联的墨香里,包含着祝福守望与感悟期许,蕴含着传统文化与美德。它不仅营造了喜庆的氛围,让年味更浓,也让大家有意识地关注和了解春节等传统节日习俗,使大家将其深刻内涵扎根于心底、落实于生活。
春联究竟起源于何时?民俗专家指出,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最早叫“桃符”,是在两块长方形的桃木板上画两个叫“神荼”和“郁垒”的神像,钉在大门两旁,借以驱鬼辟邪,求个吉利。这种始于五代,兴于明清的民间习俗,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
手写春联彰显年味与乡情
早前,随着市场上大量出现印刷春联,加之不少商场开展凭购物小票送春联的促销活动,致使手写春联日渐萧条,甚至一度淡出大众的视野。
近些年,不少人重拾对“写”春联的好感,又开始青睐用毛笔书写的春联,特别是名家即兴创作的春联,更受热捧。
2月10日,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举办了“笑语满府——帅府金福送温情”活动,共计2000多副手写的“吉言挥春”被赠送给市民,现场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和“年味”。
此次参与书写挥春的,除了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沈永泰、知名学者雍平、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刘晓刚等一众嘉宾外,还有大元帅府小学、前进路小学、基立下道小学和田园书画等学校机构的书法迷们。他们书写的挥春内容既有传统的,也有与时俱进的,如“新时代”“新气象”等;更有“盏鬼”的,像“捞咩都掂”“坚韧和美”等。
饶原生回忆,小时候的春联往往是请邻里中书法最好的长者写成的,在年廿八后、吃年夜饭前贴好。“与现在满街满巷的印刷春联不同,粤语又称‘挥春’的春联讲究‘挥’的过程、‘写’的韵味。”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手写春联正悄然通过移动互联网重新回到大众的手中。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都有不少网店销售“私人定制”版的手写春联,也有商铺出售手写春联所需要的纸张。
海外墨宝寄赠优秀教师
近些年,随着“书法热”在海外越来越多国家兴起,写春联、送“福”字早已成为华人世界的一个庆新符号。在春节前夕,借助春联给华人同胞送上祝福,成为海内外书法热爱者的新时尚。
2月24日,作为2018年广府庙会的预热项目之一,“广州戊戌元宵书画应众挥毫”活动将在广州市光孝寺天王殿广场举行。除了广东本地书法家到场挥毫之外,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根廷等国家的华人书法家也寄来了春联和“福”字,届时将免费赠送给到场市民。
此次活动由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广州光孝寺主办,广府庙会组委会、越秀区民族宗教局协办。中国侨联副主席王荣宝,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席、广州越海书画院院长陈志雄等将莅临现场,与40位广东书画名家一同挥毫泼墨作书画,为市民和游客写“福”送“福”。
“每年的元宵挥毫活动,我都会邀约海外多个国家书画协会的负责人,创作并寄来墨宝,传送五大洲华人同胞对羊城市民的新春祝福。预计今年的挥毫阵容将比前两年更大,送‘福’数量有望突破去年的1500幅。”陈志雄说。
截至目前,澳大利亚全国美术展委员会主席林伯墀、印度尼西亚书法家协会主席阮渊椿、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总会长符永刚、阿根廷华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邱宏强等海外书法热爱者创作的春联和“福”字已寄抵广州。活动当日,在穗的全国、省、市一级的优秀教师,凭证件可优先获赠海外名家的墨宝。
澳大利亚全国美术展委员会主席林伯墀寄赠广州的春联。
据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秦咢生、李曲斋、朱庸斋、关晓峰、莫仲予、何为等岭南老一辈书画家,每年元宵都会为市民即席挥毫作书画,国画大师关山月、黎雄才及廖冰也曾经在元宵挥毫席上为市民作画,后因故中断。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在2010年重启了该活动,并为广州元宵书画应众挥毫活动注入尊师重教的新内容。
“以春联作品为载体,书法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既可向世界传播汉字之美,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陈志雄表示,八年以来,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英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数十位海外书法界名人先后参与了广州的“元宵书画应众挥毫”活动,部分春联作品借助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向海外多国的书法爱好者进行推送。
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席、印尼书法家协会主席阮渊椿寄赠广州的“福”字。
“每逢中国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印尼书法家协会都会在雅加达等大城市举办系列挥春活动,也会协办国外一些比较大型的书法活动。”作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第三代华裔的阮渊椿,自幼痴迷中国书画艺术。今年是他第三次参加广州的“元宵书画应众挥毫”活动。他寄来了十余副春联和“福”字。在他看来,春联文化牵动着海外游子的赤子心,已经成为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情感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