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公安书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不易之易 —读李元博先生《书法美学解析》

时间:2018-03-14 18:03:24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不易之易

 
      —读李元博先生《书法美学解析》
 
                              梁  镛
 
       李元博先生《书法美学解析》付梓了,对于作者本人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亦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所谓不易之易实为确切。作为第一个介入其创作交流的我,常闻其中西合璧之解,内外相协之道,可谓相交甚欢,每每谈及则感触良多。
       面临当前书法理论思想体系繁冗混乱的背景,其书基本理清了一个科学的思路,言明了书法理性与感性的的联系方式,内容与形式的不同表达形式,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为理解传统书法的方法论修了一条渠。当然现在对于能不能让理论与实践接上,这还需要假以时日。可作者用一个全新视角看待分析书法的责任已经尽到了。这体现于当前解读书法在构成角度上需要通过纵向串联的理性分析,让人朔本清源;采用唯物辩证法去横向解构,让人一目了然。这是一个宏大的构思和完整体系。
         作者动笔之前经常和我讨论哲学与书法的各个方面元素关系,在他退休之前着手动笔,用时1年半上卷创作完成,沉甸甸的书稿要我详阅并给出意见。我看书比较慢,属于看看想想那种,必要时还要查查资料,甚是较真儿。尤其是涉及哲学问题更是站在一个学习的角度去读。此前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可实际读起来是很轻松的,因为经常在一起谈论,理解其构思,属潜移默化吧。上卷看完谈了我的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体系健全确实到位,从中国书法史角度看到了书法演进一直到现在的理解。当前零碎的书法史著书繁复导致对书法史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理解更是不全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我对作者提出在本书中能不能把书法平民化的史实,平民的艺术元素朴素表达注入到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比如隶变以前基本上平民化的表现,虽然有官方的主导,但运用的过程是平民化,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完整地看待书法的突破性问题,更是全民的民族文化情结问题。然而往往从王羲之开始,尤其到唐以后,书法史成为名家史。名家史的发展脉络就复杂了很多,社会、政治、经济、自然、人文的诸多元素让其更为复杂。但人文元素在此之前的书法风格史,五体没有并行产生的时候,平民的实用和直接的表达使其隶变的作用特别大。其实书法把生活化和装饰化分的很开。碑碣、小篆、甲骨,都是在歌功颂德。可歌功颂德的只是一部分,而诏版、权量、徒刑砖和简牍的平民化是最真实最朴实的表达,这些方面作者本身已在有意观照。让我为之赞叹,同时我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作者完全都予以采纳可谓胸襟极为开阔,实属不易!
       这本书基本上是从实践主义、经验主义、客观唯物主义三个视角谈中国书法这一古老艺术,谈的是本体论。但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了书法精神层面的意识自由,这无疑是一个创新,这是我从接触书法到现在很少看到的,以黑格尔的美学观点为契机,从自然美和艺术美进行深刻的对接与辩论。把理念观点与经验观点即就是把哲学理论与书法实践统一起来解构书法,其高度是站在人类学和自然学的领域对书法进行阐释,这是在用世界语言说书法,不是只局限于中国人。因为书法发展除了中国,日本也有,韩国也有,甚至到欧洲、北美都有,这说明在这一点把书法美的个性与共性进行了集中的剖析,其深度是站在客观唯物主义角度采用辩证法来阐明了书法的历史沿革和自然属性。我很赞同用自然属性来解读书法。如生物论、进化论、书法上下五千年,书法的历史观、书法是有传承的。这样的传承可能有它腐朽的一面,消极的一面,甚至有迷信的一面,但是不乏其中有很多精神的东西,科学的一面,这就打破一般意识形态单一的书法原素,将书法这个多元化元素还原到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去。当下对书法的理解太单一,只仅仅把书法当艺术,甚至只把书法当视觉艺术,当抽象艺术,还当气功、当表演,其实这与意识形态、与书法的本体是有距离的,而且这个差距很大。我认为这是本书的成功之处,就是把书法的这个多元文化原素还原到人类文明的发展长河中去。这也是不易之处。
       在方法论上阐明了自然因素的科学化原理。运用物理学原理,化学分子原理解构书法技术,我认为这是一个创举。其中书法材质的变化古今不同,带来了当今书法技术既定的一些误区。这个书中都谈到了,用唯物论的观点进行了科学分析。这样就从物质材料的科学分析到动作力学原理再到人的精神作用,通过系统解析,给出了作者自己书法技术的科学认识。即从物理学的力学原理,化学分子原理,意识作用形式,形式影响意识的过程,下大功夫,从多方位、多视角将书法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分析到极为透彻的程度。当今书法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从书法逻辑哲学方法出发深入剖析,研究其构成:历史背景、社会、政治、经济、意识。而更多的寄怨情、载名利、争世情、以经济为主、附庸风雅,其实这都是有悖于书法文化的本质意识的。在这一点上本书填补了一个空缺。其中涉及王羲之、颜真卿有寄怨情一类的因素,这些在早前论述中是没有的。把颜真卿归到书法浪漫型艺术的开宗立派人物很是准确。周俊杰先生曾谈到过这个问题,即书法的社会责任。就是说书法到底应该承载的是什么?作者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当前更应该从历史理性批评(重任)和实践理性批评角度反思,书法史以及书法美学不能就现象论现象,应自然的、历史的揭示书法的历史发展规律。可以说本书在科学的看待书法诸多元素和理性解析书法美学价值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实属不易!
         书中谈到书法现象,我归纳为习惯与风气。澄清有关道德与情感的影响,以阐明习惯与风气对我们有关美和丑的看法对比。从哲学与书法,书法与哲学的关系上,无疑就是书法美上升到理性原素的感性表达。这一点就是书法的灵魂,说明书法的感觉因素与感觉客体因素,让书法活生生的做为人的思维意识和意识思维的辩证灵魂的产物,来影响其发展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影响人的作用。这也是本书的灵魂。书中讲到书法是理性的元素用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看到这里我很激动,这样的观点是经典语录,是经典中的经典。这句话,我思考了几周时间。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把自己的书法教学思路进行了系统的调整,进而在学员的学习中收效明显。当前的文化环境对书法几乎没有健全的科学方法思考,尤其是80后,书法丢失的主要是思想元素,是一个健全的思考,放在一个狭隘的空间理解,想着我爱写字,我会写字,我要写字,我能写字,我能入国展,入了国展我能卖字,卖字我能挣钱,挣了钱我能娶媳妇,娶了媳妇我能生娃,生的娃又能写字这样的怪圈。无异卖豆腐脑的小本生意(咸阳一个卖豆腐脑的例子),在如何健全思想方面书中的论述比比皆是,十分精彩,也十分重要。我看了十分激动。这又是不易之后的易了。  
      “不为则难,为之则易”这本洋洋五十万字的著述让一般书法人驻足,让原生书法意识的科学性重现,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开宗明义的创举,一个科学完整的书法美学史诗般的体系。因为不易才有价值,因为有价值才会让难以理解的元素理性变易。这也许是李元博先生对书法美学不易之易的感情解读。
 
丁酉年冬月初十梁镛于觀一堂
(作者为中国书协会员、陕西咸阳渭城区书协主席)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