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呈现园博、宣传园博,展示园博会的建设成果,本次“盛世盛会”书画名家画园博活动邀请到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著名书画家、南京印社副社长尹石以及扬州本地20多位书画名家,扬州大学美术设计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利用两天时间,在扬州实地采访创作,通过他们的慧眼,用手中的妙笔,再现扬州之美、园博之美。
活动的第一天,书画名家们和扬大美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已经去位于仪征市枣林湾的园博园采过风。昨天上午,带着采风时的创意、灵感,书画名家们和扬大美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开始他们的创作。
上午9时许,书画家和扬州大学美术设计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们,早早来到画室,铺开宣纸,挥毫泼墨,在宣纸上画出他们眼中的园博会。经过近3小时的创作,大家陆陆续续完成了各自的画作。
现场收集的画作达数十幅之多。园博园内的一草一木、河流小桥、亭台楼阁,都成了画家们创作的元素。
从“眼中之园”到“笔下之园” 看书画名家如何“妙手偶得”
书画名家笔下的园博园,多姿多彩。在创作园博主题的作品时,他们有着怎样的心得?下面,就请这些大家现身说法,看看他们如何“妙手偶得”的吧。
再现计成造园大师风采
■萧平(著名书画家、鉴定家)
世界上第一部园林专著、明末画家计成写作的《园冶》,成书于仪征。我在园区中看到了计成像,心中一动,觉得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应该有他的形象。
计成游历名川大山、野岭幽谷,将天下美景储藏心间,再用园艺形式展现出来,将奇景浓缩于一方园林中。我将他画在假山叠石之间,再以竹子点缀,以此来表现他造园大师的身份。人物表情上,我想象中的计成应是一种两袖清风、为艺术献身的形象,因此我笔下的他脸上微微带着笑意,表情怡然自得,仿佛是造园后正在捻须欣赏眼前的美景。
园博园是一幅绝妙山水画
■尹石(著名书画家、南京印社副社长)
我的这幅画作叫《春风十里园博园》,描绘的是园冶园的一个场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远处影影绰绰间一座宝塔巍然耸立,近处是一大蓬写实的竹子。
竹子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植物,为了画好竹子,我经常到个园采风。现在我把竹子运用到园博园主题的作品里,希望借由竹子的美好寓意,呈现绿杨城郭新风貌,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青春向上的意境美,体现出生命的律动。
园博园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建设者呕心沥血好比再造了一座大观园,这片庞大的建筑注定会载入史册,是送给后人的最好的礼物。在这里,我写一幅字表达这次采风之行的所感所悟:春风十里枣林湾,巧夺天工落世间。抱水衔山容太古,扬州老客画新颜。
园冶园让我感觉十分唯美
■陈忠南(扬州市美协主席,原扬州市国画院院长)
昨天参观园博园,回来已是夕阳西下。在落日的余晖下,我望着大铜山映衬下的园冶园,感觉十分唯美。回来后决定,要画园冶园。
要想完整表现园冶园,并非易事。远处,我画了大铜山;近处,园冶园在大铜山的映衬下,伴随着落日的余晖,显得十分动人;画作右下角,再用河边的郁郁葱葱的小树林点缀,表现出园博园整体环境。
园博园自然风光最吸引我
■徐中(扬州市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田园山水画会副会长、扬州八怪画院院长)
园博园最吸引我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城市展园,而是自然风光。
我画的是园博园内的河边一景,这样的河边一景在园博园内有很多。画作的左下角是郁郁葱葱的河边树林,树干的部位着墨较多,树枝等部位用细线条勾勒。画好后,再上绿色,体现郁郁葱葱的意境。
河边的树林一直延伸到小河,几棵小树苗在河水里顽强生长着。远处,我画了一座桥,横跨小河两岸。中间没有画河流,但河流意境表露出来了。留下空白,是为了给人们想象空间。
以小见大描绘园博园古典雅致
■鞠伏强(扬州市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
园博园内很多建筑都是唐代风格,而我的创作也以此为题材。我选择了一处令我印象深刻的景致,力求以小见大,描绘出园博园的古典雅致。画中的近景是叠石假山,画面中间则比较松,水面弥漫着雾气,凸显出湖面的清新典雅。总体而言,我想表现出独具匠心的江南园林和湖光山色的美景。
一幅凌霄花寄托美好寓意
■顾扬(扬州市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扬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
我画的是凌霄花。昨天参观过园博园之后,突发灵感想画凌霄花。没等到今天,晚上入睡前,我就提笔画下了这幅凌霄花。
凌霄花是扬州比较常见的一种花,就在这个季节开放。在园博园内,我也看到了凌霄花,这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凌霄花有“志存高远”的寓意。我希望,通过创作凌霄花,为本届园博会寄托一种美好的寓意,希望它能圆满成功。
将惊鸿一瞥呈现在画纸上
■吴越滨(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我将画作取名为《清风白露》,描绘的是我在离开南京园前,回首间的惊鸿一瞥。
南京园的造景,既表现淮水风情,又要反映出园林感觉。因此,我的画中既有亭台楼阁、假山叠石,又有小桥流水、漫天白云,借此来描绘文人叠园的造型艺术,体现秦淮河的蜿蜒曲折。
以行草墨色变化体现出画意
■徐正标(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临近游览结束,一道气势恢宏的大坝映入我的眼帘,大坝东侧是一方开阔水面。这样的美景,一下子激发了我的灵感。
回去后,我创作了一首这样的诗:“林壑千畴一水开,湖山依傍筑楼台。造园自古江淮胜,吴韵汉风八面来。”前两句描述眼前的美景,后两句则抒发自己的情感。我的作品是一幅行草,作品用墨色变化体现出画意,下笔自如,一气呵成。主体上以我的个人风格为主,同时也表达了游园时的心情。
传统建筑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刘亚璋(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园的轩榭廊舫、假山湖石所呈现出的传统建筑之美,是我很喜欢的。和其他主题园相比,我觉得,这种风格的园子“园林味”更足一些,亭台楼阁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和谐。
经过半天的构思,我对所要呈现的作品已了然于胸,这幅画作的名字就叫《金陵雅韵》。
一只脊翎鸟见证生态之美
■徐震(扬州市国画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艺庐美术馆馆长)
我是工花鸟画的,所以每到一处地方去,那些独具特色的花鸟鱼虫最吸引我的注意力。在园博园无锡馆的一处水塘里,我欣喜地看到脊翎鸟的身影。这种鸟生性胆小,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如果一个地方生态不好,它是不会来的。能在园博园看到脊翎鸟,正说明这里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将脊翎鸟搬到了画纸上,同时还展现了荷花、莲叶这些夏日池塘常见元素,来营造“莲叶何田田”的绝美意境,这就是我想表现的园博园的生态之美。
楹联元素起点睛之功
■涂君(仪征市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扬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园博园是园艺大观,更是园林建筑的荟萃,楹联的元素必不可少,书法的呈现在这里将起到点睛作用。我的作品是两幅行书和一幅草书,取之于白居易等名家的古诗词。
记者 朱轩卿 王蓉 赵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