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公安书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景与境——罗兵山水画展”在广州陈树人纪念馆举办

时间:2018-09-17 10:55:39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由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越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陈树人纪念馆主办,艺美堂承办的陈树人纪念馆建馆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树人”系列展第一回“景与境——罗兵山水画展”于2018年9月15日在陈树人纪念馆开幕。

  据展览总策划陈永锵介绍:在建馆三十年之际推出“树人”系列展,将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热切关注当代优秀青年艺术家的学术研究。计划不定期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举办展览、写生、讲座、论坛,邀请名家指导等,推动青年画家的培育和发展,凝聚展现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新形象,建构时代的新气象。陈树人纪念馆正是怀着对先贤崇高的敬意,承载着弘扬时代的新精神与思想,为实现民族的复兴和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一分的努力。

  他强调,“将发掘并推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画家展览。”随后,他向罗兵赠送了一幅《立德树人》书法,以示鼓励。

  现场,梁世雄也向陈树人纪念馆捐赠以陈树人诗句“天好兰亭也共过,气清天朗惠风和。山阴道上驴儿背,添得诗情又几多。”为创作内容的书法一幅。

  梁世雄对罗兵作出了十分肯定的评价,他说,“通过这次展览可以看出,罗兵平常的勤奋,对传统下了功夫,对书法下了功夫,书法与画面很协调。”同时,他也指出了目前书画界的弊病,“现在年轻人画国画对书法不够重视。如果书法不下功夫,画很难提高。黄胄五十七岁发奋练书法,因为曾有领导提过他书法不行。”

  李正天则用“高、洁、诚、雅”四个字来形容罗兵的作品,他说,罗兵的作品具有高、洁、诚、雅的精神气质。有些人越写生,越俗气,罗兵做事非常沉稳,他的画能让人感受到被大自然各种信息所熏染的激情,而且也没定型,各种各样的创作语言。有用墨很浓的画,但墨气很活,也有用墨很淡的画,一点不轻浮。

  著名理论家李伟铭评价道,现在的山水画,要么远离传统,要么走进传统,罗兵的探索则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探索着,这是一个开始,期待下一批作品。

  广东画院党组书记林蓝感受最深,她与罗兵早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认识。她认为,罗兵有一股很难能可贵的,认真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这也是一股艺术态度。大学期间,美术教育西化很严重,只有罗兵不停地写书法,所以,他画面的传统韵味特别突出。

  梁如洁则评价称,我一直在关注罗兵的艺术,看完之后,很有感觉,笔墨融化了性格,包括他对书法也很有探索与想法,这就是一个真正艺术家要做的事。看罗兵的画,看到了传统。他用了传统的观念,用了自己的艺术探索回答了很多前辈不停探索的问题。

  1989年,罗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直接受教于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等名师。毕业后独自艰难摸索了近十年,直至2002年重新回到广州美术学院攻读山水画研究生。研究生期间,他在导师李劲堃的指导下把宋元以来的经典名作几乎临了个遍。他认为:“临摹解决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调心养性的过程。如果没有过临摹关,画家很容易浮躁。”直到现在,临画、练书法仍是他每天坚持的必修课。

  罗兵在广东省博物馆库房从事对古代书画研究的工作,使得他有大量的接触经典原作的机会,这也让他在和原作面对面的接触中,与古人有了更为直接的沟通和对话,这种沟通和对话也让他产生了对传统更深的情感。

  从学术体系上,罗兵属于岭南画派的传承文脉。但他没有停留在形式上延续岭南画派的风格,而是将岭南画派的精髓幻化为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岭南画派中撞、积、染的技法,在其作品中有了新的表现,他在创作中揉进了董源、巨然、王蒙、恽南田等古人之法,这使他的作品在华润和瑰丽中多了苍茫、朴厚的古意。他坦言,“我一般是在临摹中找切实的感受,在写生中寻找与古画相契合的自我感受。”

  曾作为罗兵的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美协主席的李劲堃评价称:“罗兵与其他以技术、形式为主导的画家不同,他的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其身在多元包容的岭南,却始终坚守着传统,依托历史文化,深挖传统笔墨的精髓,这条路很难能可贵,应该继续往前走,他日必能进入中国画的堂奥。”

  而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则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更靠近岭南画派的精神特质,靠近了它的根。他这样走下去,可能会给岭南画坛弥补了某些不足。”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则用“一种典型的新文人画”来形容,他认为,“罗兵的画,体现出一种现代文人的笔墨情趣。”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