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公安书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全国书画专业媒体书法家作品展——兰干武

时间:2018-10-16 09:44:21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全国书画专业媒体书法家作品展

李世俊

李    一

王荣生

胡传海

朱培尔

张公者

梁永琳

李月贵

孙稼阜

康守永

姜寿田

孟会祥

毛 羽

兰干武

杜大伟

李文侠

蔡树农

袁卫平

顾 工

郑寒白

葛世权

张 波

李金豹

杨中良

魏开功

齐玉新

陈明华

李 阳

丁 剑

车帝麟

朱中原

秦金根

黄俊俭

樊利杰

杨 勇

贺 进

刘 光

郑淑万

王九玲

辛旭龙

吴川淮

王立翔

 

 

 
(排名不分先后,名单继续添加中)
 
 5.jpg
 
 
这是一群极有活力又极有思想的书画专业媒体人,他们见识广博、嗅觉灵敏,采访过不知多少业界的名家大家,深研过不知多少书法史论。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着二三十年的媒体经验,从当初的爬格子到如今的敲键盘,文章、著述摞起来也是一座小山的高度。这高度里,有他们对历史的探寻、对当下的审视、对未来的思考。借助媒体平台,他们不仅抒发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到理解,更辛勤耕耘,把有价值的书法艺术成果传播给广大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其实,他们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书法家,不曾松懈地进行着创作实践,只不过因为恪尽职守地躬耕于为人作嫁的天职,没有大把的时间用于书写,只能集腋成裘,积攒零碎的时间探索笔情墨趣,但是经年累月,成果颇丰。尽管他们作为书家的名气多被媒体人的名气所遮掩,但是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言说方式却不容忽视,汇总起来,更是一道亮丽独特的艺术风景。
 
 
 
 
他们是中国书画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
 
他们是中国书画成长的记述者、批评者、引导者;
 
他们是中国书画创作的研究者、参与者、实践者!
 
他们以丰厚的人文修养和各自独特的眼光,
 
诠释对艺术的理解;
 
他们的作品带给观者的是一种别样的审美感受。
 
 
兰干武,谱名蓝干武,笔名田墀、田庄伯等。武汉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报社主编。系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北省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湖北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书画院院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客座教授、研究员,2001年被评为“书法先生”。
 
 
 
已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艺术评论等文论数百篇;出版有《隔岸琵琶》《一日等于百年》《湖北代表书家简论》《历代书法名家经典大系•王铎》《二十世纪画家回眸》等。在湖北、广东、香港、北京、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及国家举办书展,作品被公、私家收藏、刊石勒碑,国内外多家专业报刊报道其创作业绩,并收入多本大辞书。
 
 
曾多次担任全国书画大赛的评委、评委主任;是《书法报》《书法》杂志及《美术报》年度十大人物评委。
 2.jpg
 
 
他们眼中的兰干武
 
 
 
 
经常发表诗文,在书坛行走,却侧目文坛的兰干武笔墨不输书坛彼此。隶书粗犷、滞辣,气势磅礴,为汉碑遗响;章草体式开张、笔调凝重,松紧适度,秦汉简牍风致显而易见。
 
 
 
 
董桥说:“中年最是尴尬。天没亮就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胃药的年龄。”这段话让人到中年的男人无地自容,但,与兰干武的生活却不沾边。他依旧笔耕不辍,绝不会用浓咖啡服食胃药,依然为诗歌、书法感动,依然吻女人的嘴唇......
 
——张瑞田《说兰干武》
 
 
 
 
与干武交往就可以发现他为人处世沉稳大气,不事张扬,曲尽委婉。其书法风格也有点类似,着手于章草、北碑与汉隶,于力透纸背,一波三折处下功夫,用笔涩进徐出,笔到力到,非那种如行云流水般的写法,他写的字笔笔耐看,字字可以琢磨品味,真所谓一字有一字之态,一字有一字之奇,用尽心思于波澜不惊处。
 
 
 
 
所以,他是清末碑学兴起后的践行者,由于他不是一味地北碑的写法,所以,也就避免了那种峻刻方整,单薄外露的弊端,由于他在隶书上的内功,使得他的字精力内蕴,趣味无穷,而且他的字特别适合于写成擘窠大字,越大越壮,越大越气势恢弘,就像摩崖石刻上的大字一定要用这种笔法去写。只有这样才会看得过瘾。
 
——胡传海《谈兰干武及书法》  
 
 
 
书法作品和人一样,健康体魄、美丽外表和内在气质的高度契合是人人所向往的,如果书法作品能够达到这个目标那就是经典了。先生作品线条的起笔、行笔、收笔笔笔无憾,字法势、章法势也势势有源,先生的书法作品有着健康的体魄!先生在书法创作方面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想首先来自于先生渊博的知识和对书法的“精准”理解。
 
——亓汉友《兰干武先生书法作品解读》  
 
 
 
 
干武的书法创作比以前有了更沉着的表现,形式也多了,表现力也丰富了,其中以行草书居多,可以觉察他的创作意识。沉着比痛快不易,常见写得很痛快而乏沉着,成了面上的好看,看过而回味少。这和一个人的体验、感觉有关,也和追求的趣味有关。
 
 
 
到了这个年龄,有了生活经历,有了思考的自觉,会追求内在的充实,不使轻薄。同时在创作过程中更为自然,有意为之少了,作派使性的少了,甚至多了一些信笔,有了率性的自适。这也可以看出干武的心态渐渐平和、内倾,更像是日常兴致起时的书写,使书写更成为自我遣兴的需要。
 
 
 
 
相比之下,干武的小作品更显示了巧妙、雅致、文气等一些特征,兴起而书,兴未尽已收笔,情性意趣则在其中。加之留白多,疏朗轻快,使人观之,更有美感延宕。书法小品未必要有小中见大之气象,小清新、小情调、小趣味更合于小作品的本然表现。
 
——朱以撤《清欢最是把笔时》  
 
 
 
 
原以为兰干武只能写些文玩手札或小品,但想不到他也能玩大字巨幛之作,而且颇具神采。他不仅能写小字行草,而且能篆隶真楷,尤其是在隶书上用功颇多。一般写文章的人的字有个突出特点,就是比较有文气,书卷气,但笔法简单,面目单一,至少以前我是这样的(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改观),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但看兰干武,他既能写那种比较文气的手札小品,一派萧散风度,也能写比较古拙苍茫、天真烂漫的碑体行书,有点谢无量马一浮的味道,还能写大气开张的经典汉隶。尤其令我惊讶的是他的隶书,没有时下隶书的那种缺胳膊缺腿,少了雁尾,而是高古雍容,尤得《张迁碑》及清人伊秉绶之神髓。
 
——朱中原《跨界的兰干武》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