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李佳敏11月27日报道:“书画同源”一直是书法家和画家们的共识,但长久以来却很少有人真正追寻过这个“源”在哪里?是什么?今天上午,在上海市文联展厅,一场名为“定力——海上名家书画作品展”的展览开幕,同期还举行了作品创作研讨会,寻觅“书画同源”的奥秘。
图片说明:陈佩秋参展作品中国画《青山白云》102x34cm
本次“定力——海上名家书画作品展”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邀请到陈佩秋、韩敏在内的20位沪上知名艺术家参展,汇集书画佳作120余件,融汇了书法与绘画两种艺术“语言”,在方寸间展现出艺术家们鲜明、强烈的个人风格。
“书画同源”一说的起源虽已不可考,但从历代书画名家们的作品传承中,也可窥一斑:吴镇的草书和他的墨竹相得益彰,他后期作品如《渔夫图卷》便弥漫着草书格调;从义的《武夷放棹图轴》和《高高亭图》,和他的章书非常相似;董其昌的书法,无论楷、行、草均和他的山水画匹配,若没有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不会见到董其昌的山水画成就;八大山人的书法,无论笔法和笔型都充满着绘画性,他的绘画无论山水、花卉、鳞蚧,都充满着他的书法意趣;傅抱石的山水画阔绰豪迈,形象粗疏和他细劲的小字是一个笔路……
展览后举行的研讨会,围绕本次展览的展品展开,也对“书画同源”的议题进行了创作剖析,挖掘当代书法、绘画间的紧密关联。与会艺术家表示,书法的绘画性是书法与生俱来的,而绘画的书法性也成就了中国绘画的独特感,笔墨间产生的美更是互持、互生、互益的。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谈起“书画同源”,江宏说:“这个‘源’是人的心、手、眼共同创造的原始文化奇迹——象形文字。文字的最初状态其实是画,画的形象简洁、概括、明了、生动,体现了眼的观察能力和心的提炼能力。画为文字作了铺垫,而后来居上的文字艺术——书法又成为中国绘画的先导。”同时江宏还补充说:“书画同源的另外一大原因还在于它们使用了相同的工具——毛笔。”
图片说明:韩敏参展作品中国画《拂墙花影动疑似玉人来》100x62cm
研讨会上,艺术家们还围绕当代书法、绘画创作展开了深入浅出的探讨,进一步梳理出沪上书画起源与发展脉络,在解读“书画同源”的同时,也摸索书法、绘画交融并进的更多可能性,为将来推动海派书法绘画创作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据悉,本次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将一直持续至12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