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公安书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京津冀书画艺术的融合

时间:2019-06-05 11:30:19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分享到:
   

 京津冀地域相连,山水相依,文化同源,在书画艺术上也是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在中国艺术史上构成一幅独特绚丽的画卷。远的不说,单说明末清初的金石篆刻家李钊(字所其),清人蒋秋吟《沽河杂咏》有云:“印章自昔推文氏,铁笔于今数所其。独得汉铜香一瓣,不随时好格尤奇。”李本是河北文安人,后定居天津,成为津门流派篆刻艺术一位主要开拓者。随后天津才出现赵埜、金铨等印家。

 
近代以来,天津书画家的影响也同样扩展至河北和北京。河北省河间等地均可见华世奎等津门书家题写的匾额、楹帖,其书风在京津冀有较大影响力。当年,天津籍的王维珍、胡濬、华俊声、罗朝汉、孙云等书画家长期生活在北京,在北京留下大量墨宝,成为北京书画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北京的屈兆麟、白宗魏等来天津,将北京细腻秀逸的画风带到天津。清王朝倒台后,有的宫廷画家流入天津,或卖画,或授徒,也对天津的书画艺术产生一定影响。天津老画家刘云章就曾对我讲,他最初学画就拜师于赵大年(小松),这位赵大年就是从宫廷里出来后到天津谋生的。
 
京津冀近在咫尺,三地往来互通频繁,现身于津沽书坛画坛的,除本土艺术家外,亦有不少来自河北省。特别是天津开埠以后,津地日趋繁华,书画家中,定居天津或来津鬻画的河北人始终不断。如:冯学彦,涿州人,家于津,《增广历代画史汇传补编》说他“花卉宗南田,诗文、词曲,各擅其长,尤精指画”;李孺,遵化人,侨寓天津,入城南诗社,与津门诗家多所往还,善画花卉松竹,尝见一成扇,一面为华世奎书法,另一面即李之花卉;陈维清,丰润人,善作花鸟,画斋曰“小莲池馆”,曾在津鬻画多年;杨佐才,玉田人,居天津,书法师刘春霖,精颜体,雄厚挺拔,有“经州杨派书法”之称,天津多有其书匾、书联;靳石庵,蠡县籍,久居津,画学陈白杨,为齐白石弟子;阎至昜,扬芬港人,居津甚久,善书画,人物、仕女宗改七芗、费小楼,在津创作改良年画;张厚璋和张厚璜是兄弟俩,原籍南皮,久寓津门,厚璋善篆书,工楷尤胜,厚璜善篆隶,又工铁线篆,更善刻石,于秦汉小铢尤为精到……河北籍书画家进入天津,使得天津艺术愈加多姿多彩;而融入天津,也使得他们施展艺术才华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京津绘画相互融合的一个重大契机,便是湖社画会分会落户津门。湖社创自北京,遵循“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绘画理念。1930年,湖社天津分会在天津正式成立,次年,陈少梅主持分会工作。天津文化名流严智开、孙菊生均是会员。湖社分会开设山水、人物、兰竹等课程,以及函授和定期班等。作为画社的主要负责人陈少梅、刘子久等,通过“湖社”的资源将津派画风推延到北宋院体,与国画正统相衔接,开拓了津派绘画的审美境界,对推动天津绘画艺术的发展、促进京津冀艺术交流与融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艺师在天津的建立可以说是京津冀绘画的又一次大融合。1956年至1958年,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经过两次调整,改为河北艺术师范学院,该校便是后来的天津美术学院。其画师多来自北京与河北。上世纪50年代末,在孙其峰先生等人的努力下,北京的李鹤筹、李智超、刘君礼、张其翼、溥佐、萧朗、凌成竹等著名画家先后来该校任教。其中,李鹤筹1930年曾任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兼任湖社画会评议,多次组织北平画家来津联展。此外,来美院任教的还有美术理论家阎丽川及安徽籍画家夏明远等。后来又有天津著名画家王颂余等调入该校。美院的画家与天津书画家穆仲芹、赵松涛、李昆璞、姜毅然、刘芷清、孙克纲、王学仲、梁崎、刘止庸、任子青、慕凌飞等共同构成一个地域性群体,使天津的中国画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