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继承书法传统
○ 川江号子
书法礼赞黄文元 - 书法礼赞
继承与创新是书坛出镜率最多的两个词。凡是涉及书法的人都会知道也都遵循这两个词的意思来实践。书法老师教学生也基本按这两个词来实施教学。我常在思索,这两个词既具象又抽象,既清晰又模糊,既包容很广又捉摸不定。传统究竟是什么?哪些是传统?创新是什么?怎么创新?我们究竟继承传统里的什么?哪些需要创新?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当然传统很好理解,广义的传统就是指当下之前的一切优秀的东西。昨天的都是传统。书法史留下的都是传统。书法史中最耀眼形成独特书风的也是传统。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晋行草、魏碑、唐楷、宋意书法、元复古书法、明代书法、清碑帖书法也是传统。《兰亭序》巜祭侄稿》巜寒食帖》也是传统。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八大山人也是传统。传统如同宇宙,只能想象其广袤,不可触摸其肌肤。传统无处不在,传统又变幻无穷。我觉得选择传统碑帖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因崇尚、喜好而异,没有规定,没有标准,完全由自己决定。你就是选择现代书家的书法进行临摹学习也何尝不可。现在许多学生学老师的书法,老师是从传统中走过来的,间接吸收传统也照常走出一条捷径来。继承传统是个广泛而深奥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个永远说不明扯不清的问题。笔者不在赘述。我想根据目前书法在十分繁荣的现状下,又千人一面的局势下,如何向偏远走去,如何在林林总总的名酒中酿出自己有特色的酒,如何在争奇斗艳的席桌上奉献出一道有特色有味口让人耳目一新的菜肴。也就是一位有独到见解又个性十足的书家如何去选择书法传统呢?
首先笔者认为要避开书法高峰。名碑名帖要学,可用来打基础,立架子,强筋骨,但基础打好后就要避它而去。秦小篆已十分成熟,无论怎么学习,也达不到创写者李斯的水平,学习久了还容易滑入死板的印刷体之流。《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等汉隶书法已经登峰造极,无论怎么学也逾越不了这些高山。魏晋书法也十分成熟,二王的书法已成神品,无懈可击,如果选择他们,等于以卵击石,自找死路。唐楷几乎已成印刷体,无论你怎么日摹夜临,也不容易达到颜筋柳骨的境界,何况这些人的气节、经历、境界不易达到,书之真髓自然难以企及。颠张狂旭这些似颠非颠、似狂非狂的狂草书家更不敢触踫,我不说你的学识、气质达不到,至少你的酒量、你的颠狂程度就不是一路神仙。宋代尚意书法,元代赵孟頫,明清各路高手已把书法复制到乱真地步,克隆成难辩真伪。扬州八怪已怪出至高境界,怪到来世难寻,如果你选择这些书家作为传统,我认为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就拿近代毛泽东的狂草来说,你的学识、胸怀、视角、制高点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吗?如果选择毛体只能说是麻雀吃胡豆没跟屁眼商量了。你没当过皇帝,你永远理解不了李世民的富贵体、武则天的女人体、赵佶的瘦金体。你没以身殉国,永远达不到颜真卿、黄道周的境界。你如果没当过贰臣,你永远不知赵孟頫、王铎的心思,书中也难以表述外表高昂内心纠结的书法脉胳。你如果怪得不出奇,就别选扬州八怪。如果你没当过和尚,就别去与八大山人、智永等同伍,否则禪境达不到还自寻烦忧。我觉得凡是书史中名气大的书家,个性、风格独显的书家,著名碑帖,或者形成书风的代表性作品最好敬而远之,避开行走。当然,前面我说过,要学他们成功的谜窍,要研究形成风格的原因与途径,要借鉴他们的艺术观点、学书思想与习书方法,更要学习他们的人品、精神、学养、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历史认可的书家品行都没有问题,都是当朝的风云人物与时代豪杰,都有独当一面的东西。被历史认可是很难的,除了书法独树一帜外一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除了字内功,名气一定出自字外。身份决定了书法的高贵。历史是选择有身份的书法家。不懂得这些,盲目选择,盲目跟风,自不量力,与高峰对峙,选高峰攀登,其难度可想而知。
那另一个问题来了,那我们究竟选择什么传统呢?笔者认为,前面那些高峰攀登到一定时候,学习到把基础打牢之后就应迂回前行,要找小径,要找空缺,要找深巷子,要守抱拙朴,要守抱冷门,要找那些过渡书体、不完整书风、残缺不全的碑帖进行寻找,进行搜捕。比如起始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这些是书法的源头与祖先,是发源真草隶篆的先父先母,是书法长江书法黄河形成书法大海的分娩地,在这些源头地方去找,在最古的地方去寻,在仓撷造字那里去探,在卜刻那里去集。把自己穿越到齐、楚、秦等战国时期,从秦简、楚简那些模模糊糊的简字中找一丝亮光,从西汉的敦煌汉简、西晋的楼兰残纸中去与古人对话。从演变成草书的章草中,从演变成唐楷的魏碑中,从形成隶书的大篆中,从形成二王书风的西晋中,从形成晋人尚韵、唐人尚楷、宋人尚意、元人尚气、清明尚态中去寻找一丝遗落的希望。要在没有留下名字的名碑名帖去找,要在看不清的笔法、结体、章法中去想象,要在古怪、破烂、残缺、支离、丑陋、偏僻、远拙中去针挑般地挖掘。要从死人的墓志中去复活,要从夏朝之前没有书法的朝代去神思妙想。总之,越古越好,越偏越好,越陌生越好,越破碎越好。只有这样,才有在苍茫书海中找到创新的一点希望,才会从小径找到一条攀登高峰之路。这条捷径也许一生都找不到,也许就在你的眼前。
(选自作者巜天下书法》一书)
作者:川江号子 本名王勇 四川省广元市公安局文联副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