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公安书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书法杂谈之一 :书法与物象

时间:2020-04-20 22:40:09  来源:王文平  作者:
分享到:
   

书法杂谈之一书法与物象

作者:王文平

    万物皆有象,万象皆有形。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它既不可能象文学艺术那样对特定对象进行淋漓尽致的描述,也不可能象绘画艺术那样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惟妙惟肖的描绘,更不可能象戏剧、电影艺术那样活灵活现地直接再现生活的场景,而只能以模拟物象的形式,通过点线的组合,构成抽象的物象信息符号,再现某种不特定的情景,激起人们情感的记忆与共鸣。这是书法与物象之间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源于物象。仓颉造字就是以模拟物象开始的。汉字“六书”中,数量最多的是形声,但其无不始于象形,由象形发展到指事、会意、形声及其他。象形文字与所表述的对象十分相似。在甲骨文中,“人”、“马”、“鱼”、“鸟”之类象形字,即使未经传授,也能识其字,辨其意。会意之意,实为意象。如“日” “月”为“明”,“小”“大”为“尖”,两“木”成“林”,三“木”为“森”。

    书法中的点、线、面都由物象衍生而来,如:果生点,藤生线,叶生面;以人体为例,头为点,肢为线,躯为面;眼为点,眉为线,脸为面。再如器乐,鼓为点,弦为线,锣为面。书法中的点、线、面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正所谓:诗无平仄不成韵律,时无冷暖不成春秋。

    行草书中,拟物象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不再仅仅是“一点如桃,一撇如刀”之类简单而直接地模拟物象了,而是以更为抽象的物象讯息符号来表情达意。点画之间,或若江河奔涌,或若流水潺潺。几处“屋漏痕”能表现出岁月的沧桑,方寸之内,能呈现“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磅礴气势。

    书法立意谋篇,同样是对物象的抽象再现。或大气磅礴如风起云涌,或幽深静寂如深山古刹,或班马萧萧如战场,或强弱错落如音律,疏可以跑马,密不能容针;气脉畅通,节奏明快等,无一不是物象的模拟。

    书法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常言磨穿铁砚,洗黑池塘。这种基本功是驾驭笔墨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能表现出书者基本的智慧之美和功夫之美。仅此还远远不够,书法上还有“功夫在字外”之说。所谓字外之功  即认识世界,道法自然之能力。只有认识世界,才能认识书法。世界由万象构成。自然世界万象纷呈,情感世界亦万象纷呈。人们在认识万象纷呈的世界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世界观。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书法则将各自不同的审美观,通过书法点线的不同组合,构成抽象物象讯息符号呈现于视觉。

    凡艺术都是物象模拟的升华。只是所凭借的途径有别。音乐凭音,文学凭意,书法凭形。艺术都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书法不是对物象的简单模拟,而是对物象的高度概括和提炼而产生的抽象物象讯息符号。

    关于书法与物象,东汉蔡邕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为书之体,需入其形。”“纵横有象可依者,方得谓之书。”张怀瓘则喻书法为“无形之象”。

    凡此种种,揭示一个真谛———书法是以文字为依托,以线条为表现形式的物象信息符号。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以简约的线条,遵循文字的规范,构成丰富而抽象的物象信息符号,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冲动与升华,让人们获得高雅而美好的艺术享受。

 

                            王文平

                    二零零八年八月八 日写于岳阳楼    

 
 

王文平简介

​王文平,男,一九五三年出生于湖南岳阳。自学获汉语言文学、法律大专学历。现为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王文平先生当过农民、泥瓦匠、教师、法官、警官、记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书法上不仅形成了独持的风格,而且有独到的学术见解。曾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且著有书法学术专著《书法三十六象》,以及《书法与物象》、《墨分五色之闲聊》、《力透纸背之偏颇》、《书法和为上》等学术文章。 原中国书协会理事,湖南省书协主席颜家龍先生认为:《书法三十六象》的问世,”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件幸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于2013年9月举行《书法三十六象》学术研讨会,央视书法频道曾予以报道与推介。

王文平先生在诗词歌赋、法学探讨、琴棋金石等多方面均有所建树。​其书法追求大气磅礴、空灵古远。他在五言诗《山中》写道:”秋深黄叶尽,年久古藤生;左顾右盼去,无处不空灵。”此等情境,便是他在书法中追求的艺术境界!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