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杂谈之二
残 缺 与 美
美与残缺,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字义上去区分,是很简单的事,很难混淆。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则有人将残缺和美混为一团,具体到一件艺术作品的品评,有人则将残缺与美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甚至创造出“残缺美”之类的术语来。
这些人认为,在某些艺术作品中,存在着残缺美。若与之辩论,他们则会举出艺术作品中的事例来:维纳斯塑像那双臂的残缺,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残缺美。你信不信,有人试图将其断臂补上,但补上后,总不如不补上那样美,难道这不是残缺美吗?也有人称篆刻作品中就存在着残缺美。篆刻作品创作中,就有蚀边这道工序,刻意将已基本刻就的印章边上敲出一些残缺的痕迹来。一些人在书画作中,也特意弄出些残缺的痕迹来,如残叶朽枝,屋漏痕之类即是。
然而,笔者认为,残缺不是美。
残缺本身不产生美。以维纳斯塑像为例,其作者在创作维纳斯塑像时是否原来就是断臂,或者是其他原因致其断臂,这些目前还难以考证。就今天这个话题上,也无需要去考证,笔者要论述的是,维纳斯塑像所体现的美,不是断臂而产生的,而是塑像本身的魅力所产生的。如果其臂整体协调,没有残缺,其艺术效果上会更加美。有人也许会想,为什么后来有艺术家做过将其断臂补上的尝试,却总不如断臂的塑像那么美呢?笔者认为,那是尝试者所创作出来的断臂没有达到与整体塑像和谐统一的水平,或者说,尝试者的创作效果反而破坏了塑像的整体美感。如果原作能有整体和谐统一的双臂,岂不是更美吗?之所以双臂残缺的情况下仍然美,那只不过是瑕不掩瑜而已. 同时,艺术创作上的取舍也不叫残缺。雕塑人物时,并非手足齐全才叫不残缺。
残缺是一种遗憾。维纳斯塑像的手臂如果本来就完美无损地存在,或是后来管理不善残缺了,这种残缺应该是一种遗憾。不知你是否到过长城,你看砌长城的砖石,哪块不是伤痕累累。这是岁月对它的无情侵蚀与摧残。假如那些砖石坚固如金钢钻石,至今仍丝毫无损,哪不是一种奇迹吗?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如此被风化损害残缺下去,你有何感受?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烧了,剩下几根饱经劫难的石柱,虽然我们还得保留它,难道说这不是一种遗憾吗?一幅历史久远的名画,如果残缺不堪了,你是为之残缺而叹息,还是为之残缺而庆幸呢?
真实艺术地再现某种物象不叫残缺。刻印残边、书法中的屋漏痕、画作中的断壁残橼不是追求残缺美,而是真实艺术地表现所要表达的对象,梅在恶劣的环境中争奇斗艳,尽管伤痕累累,仍乐观向上,朝气蓬勃。试想,将凌霜傲雪的梅花画成温室里的花朵的模样,就会既不真实,也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再如治印中的“残边”,书法中线条的枯、缺、断、残等,是要在作品中营造沧桑久远的气氛,也是艺术的真实再现,让人产生某种联想与共鸣。
书法虽很难将所表现的对象特定化,也同样是对生活与物象的诉述。书法创作与画梅、治印既然是艺术,也就自然要追求艺术的真实和艺术的感染力。再现饱经沧桑之物象,而不是追求残缺。
王文平
二零零四年九月五日写于凌云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