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近日,青海公安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出警察儿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警察妈妈对儿女的亏欠之意、警察父亲对女儿的衷心祝福、警察儿媳对婆婆的敬佩之心……
一
每当双休日
我尽可能去看望年迈的母亲
不,确切说
是母亲多么想见见她的孩子们
沏茶,做饭一切如往常
母亲执拗完成
饭桌上,我看到了最灿烂的笑容
我轻松的走出母亲的房屋
蓦然回首
不是灯火阑珊处
而是在阳台上
母亲默默凝望着我的背影
若有所失
母亲多么希望
此时,儿子脚下的路
长些,再长些......
我的脚步也沉重了起来
心里打碎了五味瓶.....
马海云
作 者 简介
马海云,1971年1月出生,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人。青海公安文联会员,从事公安工作二十余年,作品散见于各文学报刊。现就职于化隆县公安局法制大队。
二
柴达木 · 母亲
雪水,芨草,慈悲
谁在柴达木一再念叨母亲
戈壁苍穹,莲座无声
多像您劳苦的腰身
蓝天和格桑花洞悉所有的
凄惶与加持
草原是您一直描描摹的远方
风吹向雪山
人间不断溢出新鲜的长调和酥油茶
溪流下山,寒凉不入
人们结经幡以感恩
柴达木宛如脱尘的宅院
乳汁是最大的辽阔
爱沿着时光走出很远
母 亲
母亲的身影总高于所有
暖心的事物
黄土地,锄头起落
粗布衣像光芒一样流泻在风雨中
静谧的村庄遍地彩云
像日出、镜子和史诗
源头有神明,五谷耀眼
出走的山鹰在天空盘旋
苍天感恩的时光啊
绿意伸展,臂弯绵延
王长奎
作 者 简介
王长奎,青海公安文联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协会员,格尔木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各文学期刊 、合著、报刊,偶有获奖。出版诗集《指间蓝》。现就职于格尔木市公安局。
三
你嫌弃妈妈总是加班
从小到大,陪你太少
你羡慕别的小朋友总有妈妈伴在身边
你讨厌放学的时候
总也看不到妈妈接你的身影
你渴望妈妈穿着制服接你放学
你害怕妈妈值班
把你扔给姥姥、舅妈
或者任何一个有时间陪你的人
你希望妈妈永远不要值班
你抱怨妈妈每次幼儿园的家长会
都没有时间去参加
你祈求妈妈给你开一次家长会
你焦虑
怕吃饭时妈妈会接到紧急集合的通知
让你一个人吃一顿没有味道的晚餐
你哭闹,你发脾气
甚至怀疑妈妈不够爱你
于是,你说妈妈只爱工作,不爱你
可是,亲爱的宝贝
你可知道
妈妈的名字叫警察
是着一身戎装,过着戎马生涯的警察
我们要值班备勤
我们要安全保卫
我们有紧急任务
我们要接警处警
我们要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祥和
我们要维护这方天地的正义
所有,妈妈只能抛下自己深爱的孩子
去编织万户千家的幸福和欢乐
妈妈只能挤占本应该属于你的时间
去扛起肩上神圣的职责
看到你渴望的表情,妈妈也内疚
听到你无助的哭泣,妈妈也恐慌
可是,当值班的妈妈
收到你“妈妈生日快乐”的祝福时
当巡逻的妈妈
收到你“妈妈注意安全”的叮咛时
妈妈快乐并幸福着
也因为你对妈妈的理解而欣慰着
谢谢你懂得,你的妈妈叫警察
张积霞
作 者 简介
张积霞,蒙古族,青海公安文联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青海公安》《派出所工作》《警务保障》《中国魂》《河清海晏》《金银滩》《金门源》《世界华文作家》《西海都市报》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现就职于青海省门源县公安局。
四
女儿 你是娘的心头肉
是叽叽喳喳的小鸟
是快快乐乐的燕子
是镶嵌在父母心灵上的窗户
是父母无比珍爱的掌上明珠
陪伴我们度过了二十五个春秋
女儿 你也要当母亲了
好比凤凰涅槃
历经人世间苦痛
最终成为幸福的使者
至亲至爱的人都向你走来
你用深沉的爱独自承担
做一位慈祥的母亲
仅靠坚韧和勇气还不够
要用生命去缔造生命
要经受生与死的考验
女儿别怕 选择坚强
从此 这个世界
又增添了一名小男子汉
他是父母心中
高歌的心曲
高扬的旗帜
也是老人眼中的精气神
四世同堂的美好画卷
像一幅溢满幸福的绝伦画作
我敬畏生命来自不易
更敬重每一个生儿育女的母亲
我尽情地感叹
我尽心地赞美
美丽的女性
伟大的母爱
董长军
作 者 简介
董长军,藏族,青海贵德人。青海公安文联会员,一级警督。作品散见于《青海公安》《海南文学》等文学报刊杂志。出版个人文集《向往平安》,曾在贵德、共和、海南州公安局就职,2014年退休。
五
我是有些“大女子主义”的,所以,当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农村婆婆后,我完全不能理解甚至有些鄙视她那种做完早饭做午饭、吃完午饭备晚饭、且自以为充实忙碌而乐在其中的状态,我曾私下对丈夫说:“咱妈就是一个做饭机器,她的世界里只有锅碗瓢盆和粮食,和现实社会完全脱节,一辈子只围着锅灶、男人、孩子转的可怜农妇。”当时丈夫并没有过多言语,只是淡淡一笑说:“你没过过那种穷苦日子,明白不了的,只要她觉得这样高兴,咱们就顺着吧。”
说这话时我23岁,如今已近不惑之年,而婆婆也从60岁奔到了76岁,十六年时间里,我几乎每年都会陪丈夫回陕西老家去看望公婆,他是个孝子,而我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探亲中熟悉、了解并理解和敬仰婆婆了,每一次的感触和发生的变化都像电视剧里难忘的镜头一样,让我无法释怀,很多时候我都会想:有一天我也会当上婆婆,也要像我的婆婆一样,做一个对儿媳妇好过亲闺女的善良女人。
婆婆的腰有残疾,陈旧性骨折遗留下来的骨刺像磨不平的石头楞儿突兀在整个腰椎,所以婆婆每天都是佝偻着挪步子,远远看过去,整个人快呈90度了,偶尔别着鼓劲儿直起身子来也是重心后仰,村里的人便玩笑地说:“地上又没金元宝,你整天寻啥呢?”听丈夫说婆婆的腰伤是年轻时去公社拉化肥出的意外。当时家里生活困难,公公常年在外做活,婆婆为了多积攒些钱供他和姐姐上学,便跟人一起去县城拉化肥,过去拉架子车的活儿都是男人们的事儿,哪家的女人要是抛头露脸出来卖苦力是要被人耻笑的,可婆婆不怕,她说:“拿了钱供我娃上学做个文化人,再也不让人家笑话俺。”就这样,婆婆每天都要走上30里土路,拉上200斤的化肥,一步一个脚印的积攒出一个母亲最朴实最真挚的爱,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艰辛却又无比幸福,因为换了钱就能给娃交学费了。可是有一天,婆婆为了能多拉一些,把个架子车上摞得像小山,路过一个上坡时,由于车子太重,摞在最上面的几袋子化肥猛地掉了下来,当时婆婆一慌便撒了手,结果被滑到半坡上的架子车碾了过去,正好碾在腰上,婆婆当时就疼昏了,醒来时已经被乡亲们送到了卫生院,大夫说腰恐怕是断了,得赶紧送到县上大医院动手术,要不然以后人就站不起来了,谁知躺在病床上的婆婆一听要上大医院动手术,手摆的像风吹的蒲草叶子,嘴里一个劲儿地念叨:“不去、不去,手术要花钱呢,咱不花钱,钱是给娃留着上学的”,就这样,婆婆硬是不顾医生和乡亲们的劝阻,从卫生院连瘸带爬的挪了出来,后来,婆婆的腰真的直不起来了,可她不后悔,在她眼里,钱是花给孩子们的,花在自己身上就是糟蹋钱。
大道至简,或许曾经的农民心里都存着一个希望,就是要让娃们走出去、剥掉一身农民皮,或许每个母亲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吃上一碗学问饭,让人仰头看,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妇能用自己最善良淳朴的心滋润着孩子,这应该就是世界上最伟大也最无私的母爱。
记得第一次回婆婆家时,她佝偻着腰站在村口迎我们,一脸的紧张和不安,现在想想,是生怕我这个城里儿媳妇瞧不上她,我记着当时我叫了第一声“妈”时,婆婆整个脸刷的就红了,两只手藏在上衣口袋里胡乱的抓着,只顾一个劲儿的笑,而后突然像想起了什么,蹒跚着走到炕头掀开褥子,从垫炕脚的粗布包里取出一个裹了三层的红色钱包,然后小心翼翼的一共数出3000元,把它们完完整整放到我的手里,脸上的表情让我至今难忘,那不仅仅只是3000元钱,而是一个婆婆对儿媳妇赠与的一颗心。
每次回家探亲,婆婆总是天没亮就起来烧锅做饭,而且每天都不重样,烙千层饼、炕锅盔、炸油饼、包包子、蒸面皮,总之能想到的都做一遍,生怕我吃不惯饿瘦了,换水土换口味的我也总是那么争气,做什么都爱吃,忙忙碌碌的婆婆总会操着浓厚的乡音说:“你能吃,俺就高兴,俺就图你身体好。”
如今,婆婆的农村生活过的非常惬意,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房里空调、冰箱、电灶、电视一应尽有,而婆婆依然保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三伏天舍不得开空调,烧锅做饭就爱拉风箱,破衣破袜还愿缝缝补补,以前的我还总颐指气使的絮叨婆婆:太抠了,这都什么时代了,苦了一辈子,也该享享福了……
可现在,我理解了,且敬佩着,婆婆虽然不识几个大字,却懂得感恩生命、笑对生活;虽然没出过远门,却教会儿女做人做事的道理;虽然没穿过华服锦绣,却拥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这就是我的婆婆,婆婆也是妈、儿媳也是亲闺女,母亲节之际,愿您永远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张 丹凤
作 者 简介
张丹凤,1981年出生,青海省西宁市人,青海公安文联会员,西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爱好读书、写作,作品在《雪莲》《党的生活》《青海公安》等刊物发表。现就职于西宁市公安局政治部。
六
外 婆
她已离开我们十一年了,享年82岁,寿终正寝。我的母亲,是外婆的第七个儿女,孕育于“三年困难时期”后不久,第七胎的孩子仿佛生来就弱,连嗷嗷待哺的哭声都有气无力,下生几天仍不见好转,人们都打算着把这个浑身乌青奄奄一息的小生命包起来抱出去埋掉时,她又忽然有了精神,这一下竟奇迹般活了下来。
母亲忙时,把我们送去不远的外婆家。读小学时,我们乐于去距离学校近的外婆家吃饭。母亲差我们去给外婆送点东西,我们让外婆家的咸鸡蛋全没了蛋黄。外婆也常来最小的女儿家,到处指指点点教母亲该怎样过日子。一生勤劳善良的外婆,在我那24年的青葱岁月里,留下了许多甜蜜有趣的回忆。
回家的路
那年五一,休假回了趟老家,半路上母亲就催问咋还没到家,西安到富平的高速公路突然被她这一问给拉长了,到哪了又到哪了,频频看向窗外也难以平复焦灼的心情。等到下了车踏在进村的路口,不迟不早,来接我的母亲正好出现,而那时已是下午一点多,那一天不知她伸长脖子向村口张望了多少遍。进门不待片刻,我前院后院里转了一大圈,母亲跟在我身后,我在看家里的变化,她在看我的变化……
刚一坐定,母亲忙从厨房里端出一大碗豆腐脑,说:快吃快吃,这是听你说要回来一大早就买来的。那天的气温达到了29度,我看着那碗无比熟悉的豆腐脑,母亲一直都记得我从小就爱吃的东西。
初为人母
自从我也当了母亲之后,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得如她一般,在眼前时常常责备孩子,不在身边时,又把闲暇时间全用来消磨思念。
母亲帮我照顾小女儿一起生活在老家,乖巧的小人儿会说“我是在姥姥背上长大的”之类惹母亲笑的话,也会如我儿时一般淘气捣乱。
记不清我与母亲发生过多少次不愉快了,可每当后悔不迭的时候,一想起母亲说过“娘俩哪有过不去的坎儿”,心里就为自己找到了一线生机,主动给她打个电话吧,那种流淌在血里的牵挂永远也不会改变。她是从来不会和我计较的,她依然会把一锅粥里她认为最好的部分盛给我,也依然会等到最后才给自己盛那一碗或多或少的饭,日子照样继续,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外面的世界
读小学时,就常常把母亲买来的《故事会》当作课外读物,开篇每一则笑话,目录里每一篇民间故事或者奇闻杂谈,都是外面的精彩世界。后来大学毕业,我更是一心想要往外飞,想去一个不一样的全新世界。也许她们看着我们的成长,欣喜多过疲惫,而我们一步步开始懂她们,却要跑到远离她们的孤寂之地,却一直要等到她们开始头发花白身形苍老,这个过程也很复杂,要想完全读懂母亲,恐怕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身体力行。
母亲的唠叨
每一次回家的短暂日子,母亲的世界都很小,只有我来来去去的影子。平时很少和她聊及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但凡提及一点,她总会拉扯上她曾经怎样怎样,相比之下,总让我懂得现在的日子比起她那个年代,简直换了日月。总是嘱咐我珍惜眼前的一切,要努力工作等等。
每次返程的分离时刻,她坚持替我背包并把我送上车,来不及多说几句话,我又走了。上了火车或者到达后给她打电话,她却又开始忙着房前栽花屋后种菜那些琐碎的事情。唉,母亲的日子就没有清闲下来过,儿女回去时她钻在厨房里忙活,儿女走后她还有一堆也不知一天到晚做了些啥的事情。
关于“娘”
月光之下,又开始想老家,想那副我若干年后和她一模一样的面孔。低头看看“娘”这个字吧,繁体“娘”字从女,从襄,襄亦声。“襄”意为“包容”、“包裹”。两部分合起来就表示“身体包裹了婴儿的妇女”、“怀孕期妇女”。简体“娘”字构成可解释为良女,受尊敬的女人。
同为女人
对于母亲的感情,我心里的滋味从未单一过。爱、怨、哀、歉……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样子一天天老去,而我,一步步成长,和母亲一样,结婚,又和她一样,成为一个母亲……直到这一切无可避免地发生,我本以为和母亲截然不同的人生路上,才慢慢多了一些对母亲的理解,这个过程用朋友的话来说最合适不过——同为女人。
张 莉
作 者 简介
张莉,1985年10月生,中共党员,陕西富平人,青海公安文联会员,曾获全国公安系统首届三微大赛二等奖,公安部个人二等功。现为青藏铁路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支队民警。
七
“叮叮”,下班刚回到住处,手机提示有微信消息,打开一看那长长的语音,我噗嗤一声笑了,是母亲发来的,又是一条60秒的语音。
自从微信普及开来,母亲也学会使用微信了,我工作在外母亲时不时发来语音问候,每次都是长长的60秒,有时也会发来一连串的60秒语音,我笑称母亲为“60秒”。如今离家千里,母亲对我尤为牵挂,每每还未等我向家里报平安,母亲便发来消息问候,想想真是愧对于她。点开那条长长的语音,手机里便传来母亲的亲切的声音,问我下班没有,单位里工作忙不忙,晚饭准备吃什么等牵挂之语。我想肯定是语音提示仅剩八秒后她才依依不舍的结束了这段语音,也许她还有很多没说的话呢。可是想想自己每次给她们或朋友发语音撑不过30秒,母亲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话语呢?
一个月前当母亲得知我要外出学习半年时,心情一下子低落了,我临走时她告诉我她也知道这是好机会,但是整个人还是很难过,似乎再也见不到我了。我走的那天,母亲特意跑来再次帮我收拾行李,并执意送我去机场,在机场她又嘱托我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其实临走的那刻,我很想抱抱她,可是我终究没有,也没有说什么,假装很快乐地登机了。
而现在离家千里,听着母亲发来的语音,这一连串的60秒语音传递着母亲对我沉甸甸的爱。可回想曾经的点滴,母亲对我的爱岂止是这些六十秒?一分六十秒,一小时六十分钟,六十天,六十个月,甚至一生六十年中,母亲哪一刻不在牵挂自己?还未为人母的我也许未能深刻体会到这份深沉的爱,但我现在能体会到为什么那么多名家诗人喜欢把祖国比作自己的母亲了。
我的母亲,也是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名妇女,没有接受学校教育,十八岁嫁给了我父亲,十九岁便生下了我。母亲长相标致,干净利落,即使在农村也把自己收拾得整洁清爽。
母亲心灵手巧,善良温和。母亲喜欢做菜,做菜的水平也很高,每次离家遥远时最想念的莫过于母亲做的一桌子饭菜,而母亲的厨艺在村里也是颇有名气,亲戚朋友家有喜事摆席都会请母亲去掌勺,可是我担心油烟会伤害母亲的身体,好几次提醒她要学会拒绝,母亲总是笑笑回应道趁着自己年轻能帮就多帮帮亲人们,回赐大着哩。家中亲朋好友众多,出入的人总是很多,然而,人都会有和自己合拍喜欢的人,也有厌恶反感之人,那时母亲总告诉我和妹妹,不要过分的讨好自己喜欢的人,也不冷眼相待自己不喜欢的人,更不要因为贫富高低区别对待。的确,这句教导一直在引导着我,交朋友只看是否志趣相投,不论身份地位。参加工作后,更是热情真诚对待每一位来办公室办事的人员。
母亲隐忍坚强,通情达理。也许这是许许多多农村母亲都有的特质,她们天生就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很多事情不能由自己做主,更谈不上掌握自己的命运了。她们担负着更多的责任,承载着许多本不应该属于她们的事情,然而她们依旧坚强而光彩的活着。母亲亦是如此,她总是说活到她这个岁数,还有什么是不能忍耐的呢?没有读几天书的母亲,却是很容易讲道理、理解他人的。她能懂我一生未婚的朋友,理解我做出的一些让别人不解的事情。每次回家都要和母亲讲讲心里话的,有时她会简短的回复我几句,有时也会长篇大论给我分析一通,但不管哪种,都让我的内心十分踏实,安定。我想每一位母亲都是如此吧,她们时而一句简单却充满哲理的话语瞬间让我们感动而欣喜,面对她们,我们这些自以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子女汗颜惭愧。的确,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从不缺乏优秀的女性,她们只是在坚守、在隐忍。
母亲幽默智慧,给我力量。母亲模仿能力很强,也很爱搞怪,家人聚会时她总会让我们捧腹大笑,大家也都爱凑在她周围,而我似乎缺乏这种能力,特别是在家人面前。母亲作为家中的大儿媳,和三个婶婶关系相处的特别融洽,虽是妯娌却情同亲姐妹,她总是说和妯娌间相处的时间比自己姐妹还要长,有什么心里话互相说,彼此劝说安慰,她们早已像自己的姐妹了,而我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被她们的一言一行所感染,一步一步地成长。母亲给予了我力量,尤其是面对一个追求自我、特立独行的女儿,她所承受的远远要超于其他很多母亲。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在每一个孩子心中,自己的妈妈都是最美的。 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韩 瑜
作者简介
韩瑜,1992年生,青海公安文联会员,喜欢阅读、写作,热爱生活、快乐工作。现就职于海东市公安局政治部。
八
农历的十月廿,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当我一大早收拾停当,便向母亲说了声:“妈,今天我值班,我去上班了。”就准备出门,母亲却一改往日的“你去吧。”而是用她那地道的家乡话对我说:“玉枝,今儿是你的生日。”我才突然想起昨天晚上母亲对正在忙碌的我说过明天是我生日的事,当时我只是便随口地一说:“妈,我知道,明天我值班,现在单位人少,换班不容易,我不过生日。”没有想到今天一大早母亲她再次提起,我还是那句话:“我不过”便拉上门去上班了。
白天忙忙碌碌的,我早已忘记了这件事儿。晚上,少有的寂静,我坐在冷冷清清的办公室里,空对四壁,真可谓陋室、孤灯、孑影……唉!正在百无聊赖之际,忽然想起今早我临出门时母亲说的那句话,便记起今天是我的生日,心中顿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母亲今年已是78岁的高龄了,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又老眼昏花、大脑也有些反应迟钝。可是对自己七个孩子的生日竟记得如此清楚,尤其是我排行老六,又常年不在她身边,可母亲依然还清楚地记得我的生日,实令我感动和惭愧。我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作为她的孩子,还常常忘记她老人家的生日,每次都需要向姐姐、弟弟核实,我们每次提出要给她过生日时,母亲总是推托说:“不过、过什么呀、净花钱……”
在我离开家乡的23年里,我清楚地记得,我只给母亲过过一次生日,那是四年前,我休假一个人回到老家,能来的姊妹几人便在母亲住的院子里准备了一桌饭菜,姐姐还特意为母亲定做了生日蛋糕,但是我总认为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城里人那种过生日的气氛,当然我们没有给母亲唱生日歌,这不知是怨我们农村人过于朴实,还是我们姊妹几个过于实在,没有那种虚假与客套,总之,我说不清。
今年我不顾母亲的反对,好说歹说将母亲接到了青海,根本就没有考虑她老人家能否适应这里的气候,只是想在她有生之年,我也尽一尽孝心,让她享享清福。
一个多月前的农历9月14日,是母亲78岁的生日,尽管前几日我便和妻子商量好了,一定给她老人家过个像样的生日,为了不让母亲知道,我们就悄悄准备。谁知还是被母亲觉察到了,她再三推辞,甚至命令我不要为她准备。母亲生日那天,爱人、孩子和我还是为她精心准备了一桌饭菜,端上了生日蛋糕,当女儿亲自为奶奶戴上生日帽,我为她点亮生日蜡烛时,瘦小的母亲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或许这是母亲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当我们一家三口一起拍着手为她唱起《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时,烛光映红了母亲满是皱纹而又略显消瘦的脸…… 她很激动,也学着我们的样子动作生硬地拍着双手,但明显与我们合不上拍子。当女儿让她许个心愿时,母亲在女儿的指导下,闭上眼,双手合掌置于胸前……虽然我事后没有问过母亲,她许的是什么愿?但我相信,一定是对我们晚辈的祝福……
23年前我离开父母,当兵来到青海,那时,母亲瘦小的身体还算硬朗,和父亲一起为这个家不分白天黑夜地操劳、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哪怕是在父亲生病、住院做手术最困难的日子里,她都没有主动告诉过我,也没有听她叫过苦叫过累,并且每次都让弟弟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工作,为父母争光,家里都好。”1996年我军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武警警官,然而我回家孝敬父母的时间依然少的可怜,而母亲她从未有怨言。
1999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孤苦一人,却依然支持我在部队工作,并且在我爱人生孩子母女都需要照顾,我工作忙又脱不开身,还有2003年我调到西安工作,孩子正要上幼儿园这两个特殊时期,她都义无反顾地从几千里外来到青海,照顾我的妻儿,给了儿子我最大地帮助与支持。
6年前,我转业离开部队,并没有如愿回到母亲身边尽尽孝道,只是顾及自己的小家留在了离母亲几千外的青海,她除了对我没有能继续留在部队工作深表遗憾外,再无任何怨言。
现在母亲再次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说实话,我们很高兴。当我每次下班回家,打开房门见到她时,这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与安慰,可是如今母亲竟变得客气起来,老是对我说:“我在这怕影响你的工作,我想回去,我一个人在老家自在……”此时,我却不知该如何去劝阻她老人家。
而今,在我的生日到来之际,可怜老母亲还惦记着孩儿的生日,再三地提醒我,这时不知她是否已安然入睡?是不是还在惦记我没有过生日的事?在母亲的心里,不仅装满了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艰辛,还有七个儿女,唯独没有她自己。想到这些,我心里很是不安,我已经长大成人,已经不再是那个整天数着星星盼着过生日,等母亲给自己煮鸡蛋的小男孩了。更何况我独自一人,远在他乡,已经习惯了没有过生日的生日了,哪怕没有亲人的祝福……只要母亲在,她健健康康的,便是我工作、生活的最大动力。
夜已深,我却无法入睡,打开房门,啊!眼前一片银白的世界,天空不知何时下起了雪,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抬眼望去,灯光下亮晶晶的雪粒正纷纷扬扬地飘撒着,飘落在脸上有丝丝凉意,此时,我痴痴地、傻傻地站在雪中,忘记了这是在冬夜,正是漫天飞雪…… 或许是有母亲的牵挂在,我才感觉不到这雪夜的冷,只要有母亲在、有她的牵挂在我身边,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温暖!
我决定明天一早,我要陪母亲一起去踏雪。
刘玉枝
作 者 简介
刘玉枝,1974年10月出生,河南省鄢陵县人。 青海公安文联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 多次在军队、地方报刊发表作品并获奖。2019年9月入选青海省公安机关文学专业人才库。现为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级警长 。
稿件来源丨青海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