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到收藏夹 
公安书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王文平︱书法杂谈之六:力透纸背之偏颇

时间:2020-05-22 09:25:37  来源:王文平  作者:
分享到:
   

作者:王文平

 
书法杂淡之六

力透纸背之偏颇
 
      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讲:“赤壁”写透万重山。我想,那是何等的神力,何等的令人问往!
      书法审美,讲究力感。力透纸背,是古往今来评论书法是否有力感以及作品优劣的标尺之一。有些人竟在书写时咬着牙,咧着嘴,使出吃奶之劲、洪荒之力,去扎、推、晃、顿。甚至觉得唯其如此不能达意——直至接将笔杆杵断,书案弄翻。有些人在书写时,还发出嗷嗷之声,众人也为之喝彩。每每遇此情景我就想:书法是静止的视觉艺术,而不是表演艺术,更不是力气活,这样做又有何益。
       力透纸背,这力度究竟有多大?
       首先,纸有多厚?让笔力透到纸背,微弱之力即可。再之,笔端之毫毛能传达多大的力度?除非特异功能,毫毛仍为柔和之物。其三,前二者均为柔软之物,书写时装腔作势,丧心病狂于书法之力又有何补?
          笔者一直认为,书法是极为抽象之物象信息符号。书法是对物象的一种表达。只有从这方面去探讨,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点画如兵器,只存在可能之威慑力。剑威在锐,鞭威在柔,锤威在实,箭威在遥。至于威慑力究竟有多大,那需看在什么情形下用于何人之手。点画也不可否定其本身形态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如圆润以呈实,枯薄以呈轻,方正以呈锐,纤细以呈柔。
       但笔者以为,书法之力主要源于势。
       情形即为势。同为一石,其静置之,乃石而已,若为高山坠石,其势也不可挡,其力也摧枯拉朽,雷霆万钧!
        纵观世间万象,其力在势。势稳则力稳,势雄则力雄,势单则力簿,势虚则力弱。字之架构如物象,正之,则力顶千钧,稳如泰山;倾之,则摇摇欲坠,险象横生。聚之,则势不可挡,散之,则气绝烟销。群龙有首,则一吁百应,其气盖世;乌合之众,则不堪一击,难成大器。装腔作势者,掩人耳目而已。古之战场,排兵布阵,亦外乎不了因形造势,圖其增强战斗力。
        书法是物象之抽象再现。物象是丰富而复杂的。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单是表示了某种力度即为上品。所谓墨分五色,就是要通过不同的笔墨形态,以表达丰富之物象。所谓浓、淡、枯、湿、焦,应不根据书法章法之需要,以及作者表达情感之需要来选择。或露重湿衣,或薄蝉翼,或苍茫荒凉,或枯杨生稊,又岂止一个“力透纸背”所能包容?
   
                            王   文    平
                2020年02月16日于仁和園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